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67篇
  免费   2篇
教育   16209篇
科学研究   65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6篇
综合类   69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8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81篇
  2020年   101篇
  2019年   76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75篇
  2015年   100篇
  2014年   1349篇
  2013年   1445篇
  2012年   1966篇
  2011年   2486篇
  2010年   1881篇
  2009年   1548篇
  2008年   1917篇
  2007年   1178篇
  2006年   744篇
  2005年   664篇
  2004年   176篇
  2003年   194篇
  2002年   172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6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木敏 《考试周刊》2014,(72):54-54
<正>设计理念:《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现在最新的教育思想正是基于此,以"学习内容"为主,提倡以"培养能力"为主,一课一得,课课相得,那么学生的语文能力与素养就会得到提升,最终达到"教而不教"的目的。教学目标:1.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松鼠与我们一家建立的深厚情感。2.学习作者如何将动物与人之间的感情写得真实具体。  相似文献   
4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重视在写作中运用已积累的语言材料,使课内外阅读与写作为联系,学与用明结合.学生习作只有注重积累,才能做到厚积薄发,下笔如有神.  相似文献   
43.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也曾特别强调:"书声琅琅应当成为一堂好课的首要特征。"可见,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那如何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呢?  相似文献   
44.
近年来,语文课本逐渐褪下了古板的外衣,取下了一副铁肩担道义的严肃面具,逐渐向回归人性的轨道靠拢。当孩子们捧着丰富多彩的课本时,教师应该又以怎样的方式来执教呢?应试教育背景下的语文教学固不可取,可时下,许多教师将语文课上成班会  相似文献   
45.
尹福龙 《学语文》2011,(1):75-75
让语文教育回归生活。不仅是针对当前语文教育为应试所迫远离生活违背规律的现状,更是由语文自身特性决定的,也是《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46.
正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在谈到课外阅读的作用时曾说:"同志们可以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占多少,得之于课外阅读的占多少。我想大概是三七开吧,也就是说,百分之七十得之于课外阅读。"吕老的这一观点,充分说明了课外阅读在形成学生语文能力方面,起着巨大的作用。国家《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其中,小学阶段阅读总量应不少  相似文献   
47.
一、突现教材之精美,让学生在美读中享受语文课本中每篇课文都是经过精选的,而每一篇好文章,总是以它的美好而真挚的情感来打动读者,从而激发读者心灵深处闪光的东西,使读者的感  相似文献   
48.
各个地区都在编教材,一纲多本,多纲多本,自由竞争,优胜劣汰,这个设想当然很好,关键是各个省市不要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实行地方保护。我个人的主观感觉,各地教材大多编得比较仓促。  相似文献   
49.
如何教好古文呢?如何将古文知识性和审美趣味性完美融合呢?这是我从教六年来一直深深思索的问题.也是我苦苦追寻答案的问题。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文言文教学的要求是:“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50.
语文课程标准正式颁布实施以来.我国的语文课程改革已陆续在各地展开。现在倡导的“生态环境”的课堂应是和谐、活跃、民主、平等的.是让每个学生身处其中都会感到安全、亲切、有归属感的课堂环境。生态的教育关注到人的生活状态、工作活动状态、学生的课堂学习氛围,这些对人的一生都会产生持久的影响.打下深刻的烙印。学生在生态课堂上进发出创造思维.获得丰富的体验,得到自由、个性的全方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