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7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7篇
教育   5021篇
科学研究   289篇
各国文化   8篇
体育   20篇
综合类   359篇
文化理论   45篇
信息传播   249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71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76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86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89篇
  2016年   149篇
  2015年   284篇
  2014年   493篇
  2013年   410篇
  2012年   453篇
  2011年   524篇
  2010年   449篇
  2009年   483篇
  2008年   479篇
  2007年   376篇
  2006年   312篇
  2005年   245篇
  2004年   176篇
  2003年   160篇
  2002年   146篇
  2001年   127篇
  2000年   87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2008年年初,在坐了十八个小时的"空中飞人"到达马德里后,本来在飞机上昏昏欲睡的我一下就迷上了西班牙的异国风情。马德里清新的空气、明媚的阳光、蔚蓝的天空以及典雅的建筑,眼前的一切事物是那么的新鲜美好。直到在语言学校经历了糟糕的第一天,我才意识到自己把独在异国的生活想得太简单了。  相似文献   
102.
作为一种认知观念,隐喻与我们的语言、社会生活息息相关。本文旨在通过“灯”及“灯”类词的变体研究,来窥探语言的动态性及语言、认知与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3.
认知语言学认为转喻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手段,更是一种认知和推理的过程。本文以英汉五官词语的转喻为研宄对象,进行跨语言对比研究,旨在探索和验证转喻作为人类思维和认知方式的普遍性及存在程度,并探求由此反映出的人类认知的异同。  相似文献   
104.
"基于问题式教学"是把学习置于问题情境中,通过学习者的小组合作学习来解决问题。在基于问题的《语言学概论》教学实践中,教学内容设计上要紧密联系语言实际,营造问题情境,教学方法设计上要突出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性与解决问题的目的性,最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05.
汉代学者扬雄历二十七年作《(?)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在中国语言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方言》所录当时各地之词语,诸多可从音义关系上寻求解释,即词语异名多为不同的语音形式。本文试析几例。 《方言》卷十一第二条:蝉,楚谓之蜩,宋卫  相似文献   
106.
徐春红 《现代语文》2006,(9):121-122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散文,是一部语言学经典著作.它的语言简练、晓畅、雍容和顺、迂徐含蓄,颇具口语化,用法灵活而有特点,是古代汉语口语的典范,能较好地反映先秦口语的面貌.它的词汇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7.
创新翻译论     
本文论述了创造性思维在翻译中的作用 ,着重探讨了翻译中创造性的审美变异  相似文献   
108.
关于文学语言学研究的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受传统学语言观“载体”说与“工具”论的影响,学语言学的研究一直未受到应有的重视,至今没有形成完整的学科体系。但学语言学经历了漫长的前学科时期和准学科时期,古代中外哲学家,论家曾以他们闪光的思想和睿智的见解,为学语言学的建立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由于语言对学发展的制约与影响及在学作品诸要素中具有无可比拟的得要性,因此,建立和发展学语言学这门新兴学科具有内在的合理性与科学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09.
丁士虎 《池州师专学报》2002,16(1):46-47,66
《诗经》中“馌彼南亩,田畯至喜”二句诗出现过三次,古今学者对这两句诗的注解、今译多不相同。笔者结合民俗学、语言学和古文献学的知识,对其重新考释,认为它与春耕前举行的一种宗教祈神仪式有关。“田畯”是指在这种仪式中扮演谷神后稷的“尸”的代称。  相似文献   
110.
“意义”是人文社会科学中的基本范畴之一。从语言学、哲学、逻辑学等多个角度对其进行研究,可以全方位地挖掘“意义”的内涵。同时,从“意义”的分类及特征着眼,也有助于对“意义”内涵的把握和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