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285篇
科学研究   10篇
各国文化   19篇
体育   7篇
综合类   3篇
文化理论   6篇
信息传播   10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教育这种东西,真巧妙,正如水一样,可以载舟,也可覆舟。读书人太多,出现了—个病:“仕途臃肿”症。 学者不事生产,清谈误国,是一件严重的事。 香港之所以成功,原因也很多,其中一个原因,是大学少,少了一种空洞的、迂腐的、颓废的、顽固的、幻想的、拘束的、苟且的、退缩的、逃避的心态。  相似文献   
72.
考试     
说起考试,恐怕无人不晓,从古至今,中国历来都是一个“考试大国”。自古就有以“八股文”为代表的科举制度,金榜题名成每个读书人的梦寐以求的事,历史上,像“范进中举”般喜极而疯的例子也不在少数。发展到现在,考试愈发成了检验现代人才能的“标准”;  相似文献   
73.
蒋松 《家长》2010,(5):11-11
低效率的读书人,其通病就是泛泛阅览,动眼不动手。其实,“好记性不如一个烂笔头”,读书时动动笔,对提高阅读效率实实在在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74.
捧读     
读书的姿势有很多种,我钟爱的读书姿势是捧读。 捧读要求读书人端端正正地坐着或笔直地站立.双手捧书.凝神以读。语文老师曾告诉我们:人在读书时,眼睛和嘴都要跟着动起来——眼睛要看书,嘴要读书。倘若眼睛和嘴没动,就表明你并没有沉醉其中,没有真正地读书。所以读书的姿势一定要端正而优雅。  相似文献   
75.
古时候人们常用“照萤映雪”来形容读书人刻苦学习的精神,这也从男一个方面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照明设施落后的一种无奈.经过物理学家对自然规律的探索.现在已有多种光源为人类造福.  相似文献   
76.
岳洪治 《成才之路》2010,(2):3-I0001
如今是一个讲究品质的时代。作为一个读书人,也许你没有力量和兴趣,更多地在物质生活方面讲究品质,但是,在阅读和精神生活方面,却不可不讲究品质。  相似文献   
77.
《阅读》2010,(9):32-33
一 明代思想家顾宪成为无锡东林书院题留了一副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对联表现的是读书人既认真读书,又关心国家大事的胸怀。数百年来这副对联曾激励和鼓舞过许多仁人志士走出小家为大家,步出书斋奔天下。  相似文献   
78.
徐梓 《中国教师》2009,(19):36-37
<正>旧时称中进士为"金榜题名",被形容为"登仙"上青天",犹如"鹏飞上霄汉,横海脱凡鳞",好似"拔身泥滓底,飘迹云霄上";有"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快意,有"爽如秋后鹰,荣若凯旋将"的荣耀,  相似文献   
79.
王庆 《中国教师》2009,(5):27-28
<正>《大学》本是儒家经典《礼记》中的一章,经过朱熹等人的整理和提倡,《大学》同《中庸》《论语》《孟子》一起成为了大家所熟知的"四书",是元代以后封建科举制度下读书人的必读书,是读书人的"初学入德之门"。朱熹认为,通过《大学》一章,可以看到古人的为学次第,"学者必由是而学  相似文献   
80.
郑希 《现代教学》2009,(12):15-15
一个胡须冉冉、拱手行礼的老者,一个电视剧里读书人每天都要叩拜的圣人,一个《论语》里经常念叨"子日"的智者……林林总总,这些都是读书时我对孔子的注解,那时的孔子是那么遥远,那么陌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