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0篇
教育   44篇
各国文化   2篇
信息传播   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西夏以佛教为国教,寺院、僧人不仅享有优惠特权,而且占有大量田地、牧场,拥有一定数量依附人口,寺院经济得到一定程度发展.同时,政府加大了对僧人的管理力度,由僧俗不同部门共同管理,把僧人管理纳入世俗法律范畴,僧人有度牒、寺籍和户籍.西夏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实行"计亩输赋"政策,寺院和僧人也不例外,只要占有土地就要按法律规定像世俗百姓一样纳税服役.一些僧人在向国家纳税服役的同时,还受寺院役使,成为寺院的廉价劳动力.因此可以说,西夏僧人并非不劳而获的寄生阶层.  相似文献   
42.
中国古代史课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学习本课程的直接目的,是为了增加必要的中国古代史知识,提高文化素质和分析、综合问题的能力.另外,可以使学生认识中国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提高民族自豪感,受到历史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  相似文献   
43.
隋炀帝杨广是中国历史上恶名昭著的暴君。但其对中国古代社会历史也做出过重要贡献。他创立科举制,重视学校教育;进一步改革中央与地方官制,重订律令;继续推行均田制,改革赋役;致力于开拓西域,促进民族融合;繁荣文化艺术,为南北文化的统一奠定了基础;修凿南北大运河,流祚无穷。尤其是在大业六年前,隋炀帝可称为一位有为之君。只是由于其治国失策、繁役暴政而落了个身死国灭的可悲下场。  相似文献   
44.
明太祖、成祖、世宗均以皇帝身份富贵还乡,效仿古圣帝王泽被乡里之举,优免当地官民赋役。但是,优免诏书多停留在颁布环节,实效大打折扣。皇帝富贵还乡的象征意义更大,突显了政治影响力。优免诏书服从于政治需求,使其本应发挥的经济效用被严重削弱。皇帝故乡扩城池、修陵墓等大工程与富贵还乡有直接联系,需要大量的人、财、物投入,远非当地百姓所能承受。地方政府为按时完工,无法贯彻执行优免赋役的政策,导致本地民众没能因优免政策而真正达到家给人足,仍要变相承担沉重的赋役。今人对旧时代帝王在纸面上的善政不应该盲目赞扬,要从实际执行角度重新审视其影响,认识到旧制度的弊端。  相似文献   
45.
隋炀帝杨广是中国历史上恶名昭的暴君,但其对中国古代社会历史也做出过重要贡献,他创立科举制,重视学校教育;进一步改革中央与地方官制,重订律令;继续推行的均田制,改革赋役,致力于开拓西域,促进民族融合,繁荣化艺术,为南北化的统一奠定了基础,修凿南北大运河,流祚无穷,尤其是在大业六年前,隋炀帝可称为一位有为之君,只是由于其治国失策,繁役暴政而落了个身死因灭的可悲下场。  相似文献   
46.
"小男当户"是指由"小男"担任户主,这样的家庭被称为"小户",唐前期"小户"家庭并不少见。由于"小男"在法律上没有独立的行为能力,难以承担作为"户主"的一系列法律责任,因此,"小男当户"仅具有户籍登记上的形式,不具有户主的权力与责任。小户有法定的受田额,但常常得不到保障,其依法享有的免除赋税的特权也常被剥夺。  相似文献   
47.
在西晋至唐的赋役制度变迁中,调的征收由计户评资征收演变为计丁征收,租的征收由计亩征收演变成计丁征收,至唐初租庸调都统一于计丁征收,既易于实施又兼顾了公平,可以持续、稳定地为政府提供财政收入。唐初的租庸调在西晋以来的漫长演变过程中,得到的不仅仅是赋役制度的沉积,还包括了户籍管理、土地分配等方面的经验积累,使得唐代租庸调成为了考虑周到的一整套制度,拥有着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48.
人教社新版高中教材《中国古代史》讲到清初赋役制度的改革——“摊丁入亩”。由于教材叙述简略,不少学生常问起“摊丁入亩”究竟是怎么一回事。首先,“摊丁入亩”是清初统治者在明“一条鞭法”的基础上,根据社会的实际变化情况而进行的赋役制度的调整。清初赋役制度沿袭明朝的“一条鞭法”,按照地丁双重标准征收赋役,地有地税,丁有丁银。丁税的征收虽有部分已摊入田亩之中,但按丁纳银仍是无地少地农民的一大负担。因此农民常常隐瞒户口,甚至不敢落户垦荒。康熙帝即位后的四五十年间,全国人口数始终停滞在1920万~2000多万的水平上,导致“有…  相似文献   
49.
赵伟吉 《历史学习》2005,(12):30-31
一、演变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随着每个历史时期的不同而其内容和特点各不相同。1.贡赋制度:夏、商、西周时实行贡赋制度,这是我国赋役制度的雏形。2.“相地而衰征”春秋时期,齐国管仲的“相地而衰征”是根据土地多少和田质好坏征收赋税,实质是承认土地私有。3.初税亩春秋后期从鲁国开始实行初税亩。规定将公田交给耕者,按照田亩的实有数目收税,这是我国征收土地税的开始,实质上是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4.编户齐民两汉管理百姓实行编户制度,被编平民称为编户齐民。编户齐民具有独立的身份,编户农民对封建国家须承担四项负担:一是田租(即…  相似文献   
50.
苏威略论     
苏威任隋朝宰相三十余年,隋亡后辗转投靠新主,因而见讥于史家。本文认为苏威见重于隋室的原因,一是属于关陇士族集团的重要成员,又有兼人之才;二是忠于隋朝,并且没有大过。苏威在隋朝前期起了重要作用。在“开皇之治”中,有苏威的功绩。对苏威的“晚节”问题,应该进行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