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篇
  免费   0篇
教育   123篇
体育   2篇
信息传播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21.
过秦论》系贾谊的政论名篇,历来为人们所传诵。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选的是上篇,着重叙述秦王朝的兴亡过程,揭露秦始皇的暴虐无道,最后指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是秦王朝迅速灭亡的原因。对“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这个句子的理解说法很多,其中代表性的有三种:[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2.
释“锄粳”     
新编高中《语》第一册对《过秦论》中“锄耰”的解释是“古时的一种农具。似耙而无齿”。笔认为这个解释不妥,“锄耰”应是两种农具。  相似文献   
123.
一、为什么从秦孝公写起,写秦孝公为什么采用略写? 此文的主旨是要指出秦朝的过错,秦朝有什么过错?怎样体现它的过错?作者有意分为秦国与统一中国之后的秦朝这样两个时期进行比较。对秦国,作者重点写它的兴  相似文献   
124.
125.
郑建军 《语文知识》2002,(3):50-50,F004
新编普高语文教科书中有许多文言文名篇,曾为一代伟人毛泽东所反复评点、鉴赏,或论其作者,或评其为文,或人文兼论;或阐明作者旨意,或考虑传闻异同,或借题引申发挥,都极富参考价值。今将毛泽东具体论及课文内容的几篇,重点加以分析,作为教师备课时参考、借鉴。凡只论其作者,未涉及课文者从略。本文所引毛泽东评点的新编高中语文名篇,依照教科书的编  相似文献   
126.
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下册和选择性必修中册分别收录了李斯的《谏逐客书》和贾谊的《过秦论》。这两篇经典名作历史影响极大,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说“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而已”,称《过秦论》为“西汉鸿文”“沾溉后人,其泽甚远”。两文思想内容都是论述秦的过失,又都辩丽横恣,有战国纵横家的气度。两文成文时间有先后,从贾谊的学术思想与创作渊源、《谏逐客书》的写作背景与实际影响、文章的论证思路与手法以及语言风格等方面,可以看出两文之间的师承关系。  相似文献   
127.
贾谊的《过秦论》是一篇出色的作品。《过秦论》不论是前半篇的叙事,还是后部分的议论,都是在对比映衬中展开,在展开中文势曲折,引人入胜;顿挫跌宕,姿态横生。本文试图就对比映衬,波澜层析这一艺术特征对《过秦论》进行赏析。  相似文献   
128.
《语文教学之友》2014,(8):F0002-F0002
贾谊(前200年-前168年)。西汉时期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东)人。由于当过长沙王太傅,故世称贾太傅、贾长沙。汉朝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著有《新书》十卷,散文和辞赋两类成就突出。政论文《过秦论》《论积贮疏》《陈政事疏》等在历史上有很高的地位。其文说理透辟。  相似文献   
129.
正在当今高中语文教学中,对课文内容的分析和写作特色的鉴赏是课堂教学的重头戏,也是教师备课的重点所在。但实际在课堂的分析、鉴赏中,往往会出现教师的问题明确而精练、分析透彻而清楚,但学生的思考迟缓而滞后、回答迟疑而模糊这样一种情况。如何改变这种现状?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解读之匙"这一策略。一、"解读之匙"教学实例贾谊的《过秦论》是一篇文辞俱佳的古代政论文。文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