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2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教育   7711篇
科学研究   263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40篇
综合类   199篇
文化理论   23篇
信息传播   193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63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74篇
  2016年   83篇
  2015年   225篇
  2014年   589篇
  2013年   397篇
  2012年   496篇
  2011年   556篇
  2010年   509篇
  2009年   530篇
  2008年   647篇
  2007年   619篇
  2006年   552篇
  2005年   471篇
  2004年   556篇
  2003年   531篇
  2002年   605篇
  2001年   372篇
  2000年   173篇
  1999年   60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文言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起着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帮助学生认识古代文化并更好地掌握现代汉语的作用。但就目前初中文言教学的现状来看,着实令人担忧:有的课堂还是满堂灌的方式,有的课堂教师主要以串讲方式进行教学,有的课堂就是教师让学生自己串译,甚而于直接就把文言文的翻译抄在黑板上让学生记下来回家背诵默写。作为语文教师,我们知道这些教学方式远远达不到文言文教学的目标。  相似文献   
42.
以微博、微信为主要传播媒介的"微时代",正深刻改变着大学生的思想行为方式。微媒介在开拓大学生新知空间,传播正能量的同时,也带来了网络道德行为失范等负效应。当下,如何增强大学生微媒体自律观念,构建微平台主体性道德人格成为突出的时代课题。文章从"微理念""微氛围""微机制""微制度"四个方面出发,寻求"微时代"大学生网络主体性道德人格塑造的实践路径,这将有利于推进清朗微网络空间的搭建。  相似文献   
43.
道德与法律是上层建筑的范畴,是维护社会秩序、规范人们思想和行为的重要手段。德治以其说服力和劝导力约束和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普及和强化德育工作是新时代的要求和教师教育工作的职责所在。本文就高校教师如何"寓德育于教学中",简谈了德育与教学的"三个结合"以及寓德育于教学中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44.
官德洪 《贵州教育》2011,(23):15-15
加强学生的德育工作,是摆在每位校长、每位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怎样才能让学生乐于接受道德教育,主动转变自身在德育方面存在的不足,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值得思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45.
对于青少年道德思想的与时变迁的现实问题,教育工作者必须要加大探究的力度。在巩固和加强对他们爱国、集体、社会"三大主义"理念教育的同时,要特别注重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因为传统文化中所包含的道德教育,对青少年学生端正"三观"和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6.
教师评价学生时,往往是成绩好就"一好百好"。这些现象的潜台词是:品德可以用分数弥补,从而导致德育被边缘化。人的成长,到底需要怎样的德育?什么样的德育才是好的德育?这是今日之德育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好的德育,要与学生的年龄和生理特征匹配当前,从幼儿园,到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很多时候是在搞一模一样的道德教育。如一开学,都在教礼仪,教行为习惯这些幼儿园、小学就该完成的基本规范。某些九年一贯制学校情况稍微好些,内部会对德育进行不同阶段  相似文献   
47.
一是两代人统一“思想认识”。由于出生与成长的环境和时代有着显著的差异,祖辈和父辈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自然也会存在相当大的差距。比如,父辈们可能更注重孩子智力培养、个性发展,他们往往会更多地向孩子传递知识,给他更多自由,让他自由探索;而祖辈们则更看重道德教育,可能会给孩子更多的约束。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两代人要尽量平心静气,多一些沟通,只有统一认识,才能避免在孩子面前暴露分歧,防止这种分歧引发更多的问题。父母们最好尽量多向祖辈请教,多一  相似文献   
48.
网络交往是多话语系统的、平等互动式的交往;网络交往增强了青年对专家系统的信任,提高了青年的自我意识。针对网络交往及青年道德发展的特点,本文认为,道德教育应建立与青年相适应的话语系统,建立互动的教育模式,要增强专家队伍的作用,以及发挥青年的自我教育作用。  相似文献   
49.
刘君 《华章》2011,(15)
众所周知,在校学生、教师、校园文化活动是学校工作、生活的三大组成部分,随着网络日益为众人所熟知和使用,它在给师生带来快捷便利的网上生活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教师的师德修养,冲击了校园文化活动.  相似文献   
50.
《中学教育》2015,(2):114
<正>《基础教育》是由教育部主管,华东师范大学主办,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承办,国內外公开发行的教育类学术刊物,现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基础教育》的常设栏目有教育理论、教育政策、教育领导、学校变革、课程与教学、教师发展、学生工作、道德教育、教育心理、教育发展、国际教育、教育书评等,并附设特约稿、圆桌论坛、校长论坛等栏目,以全面、灵活、多样的形式反映基础教育的研究进展与动态。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