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63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49篇
教育   2685篇
科学研究   317篇
各国文化   9篇
体育   107篇
综合类   42篇
文化理论   13篇
信息传播   2747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61篇
  2020年   68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95篇
  2015年   245篇
  2014年   551篇
  2013年   380篇
  2012年   639篇
  2011年   525篇
  2010年   503篇
  2009年   443篇
  2008年   544篇
  2007年   396篇
  2006年   313篇
  2005年   305篇
  2004年   164篇
  2003年   140篇
  2002年   111篇
  2001年   79篇
  2000年   59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改评园地     
《档案管理》2006,(3):71-72
点评: 章用语贵在精炼 该最大的毛病是“啰嗦”。其具体表现是:(1)明知不在论述范围,偏要述及。如章第三节“一是纸质件数字化”后面的“目前……因此不具备探讨的价值”和第八节开头的“实际工作中……故此阶段不存在双套制管理”,都是废话。(2)一个意思重复表述。如章第一节的“而值得探讨的是在多大程度上的双套制”与“但合理范围的双套制管理尚待定论”。如此复述,没有必要。(3)对业内熟知的概念和述语,阐释过多。如纸质件三个阶段的鉴定。  相似文献   
82.
朱霞 《天津档案》2006,(10):33-33,38
随着现代化办公设备的应用,电子件应运而生。电子件具有存储信息量大、处理和传递数据迅速等特点被社会广泛使用。由于电子件产生的时间较短,尚未总结出一套完整的工作流程及方法、原则,因此在档案管理中出现了一些问韪。本人结合工作实际就电子件与纸质档案重复保存相同内容的问题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83.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电子化、网络化、影视化日益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记录各种社会活动的电子声像档案应运而生,并且出现取代纸质档案的强劲势头,但电子声像档案的管理远没有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电子声像档案管理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84.
《航空档案》2006,(4):61-65
随着信息技术在科研院所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档案管理工作正处于从纸质档案管理向档案信息管理转变的关键阶段,档案工作者不再是单纯的纸质文件管理者,更是信息管理技术员、数据库管理员和网站设计师。“十五”期间,我院档案人员苦练内功,不断提高档案管理者的技术水准和业务能力,进行档案数据库设计,编制档案管理程序,加强档案馆网站建设,购置文档加密软件,开通档案全文浏览服务,使档案信息服务水平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85.
金梅 《北京档案》2004,(2):28-30
随着<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和<电子公文归档管理暂行办法>的颁布实施,如何实现对纸质文件和电子文件的"无缝链接"日益为人们所关注.  相似文献   
86.
网络学术出版的范式革命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998年,丹麦国家技术知识中心及丹麦图书馆宣布,纸质印刷的科学期刊对于他们来说将成为历史.他们决定逐步淘汰印刷品,而通过网络将电子科学期刊直接送到研究人员的办公桌.2003年1月,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因不堪图书重负,不得不将部分图书及期刊移置其他大楼.这两件典型事例说明,纸质印刷的,学术出版面临范式转换.  相似文献   
87.
陈正辉 《传媒观察》2004,(12):35-36
我们进入了一个信息时代、网络时代和新媒体时代。我们习惯上把通过印刷符号承载信息,可以阅读的纸质媒体称为第一代媒体;把通过声音承载信息,可以用耳朵听的电波媒体称为第二代媒体;把既通过声音,又通过图像承载信息,视听两用的媒体称为第三代媒体;  相似文献   
88.
本期我们特别选择了三篇文章,其中两篇分别介绍了新华社待编稿库和多媒体新闻信息编辑系统建设的背景、意义和作用。一篇来自广州日报报业集团。这三篇文章都不属于纯技术论文类,但我们认为这比纯技术的文章更有意义。信息共享、多媒体新闻信息等时髦词汇,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如何实现信息共享?从哪一个环节开始?多媒体新闻信息到底如何定义?恐怕没人可以找到满意的答案。有很多问题,表面上看起来是技术问题,但最大的难点并不是技术,而是企业文化和行为上的障碍,尤其是不同部门的协作、资源的共享。新华社近几年对此进行了实际的探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成果。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在国内媒体行业率先启动ERP建设,效益显著,通过“虚拟社区”建设,探索信息共享之途径。也许,这些实例可以给国内的传媒行业带来一些启示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9.
<正> 一、新华社多媒体待编稿库项目背景 新华社作为中国的国家通讯社,承担着对内对外新闻服务的重要任务,多媒体待编稿库是新华社多媒体数据库对内服务的核心,是新华社编辑、记者采写稿件的总集合。这些稿件通过总社各专业编辑系统、各社办报刊编辑系统、分社编辑系统、各种移动发稿系统以及公众互联网的电子邮件系统等采写、传递、存储到多媒体待编稿  相似文献   
90.
坚持每天收看电视新闻节目,掌握时代脉搏和各种信息,已经成为每个家庭不可缺少的一道文化大餐。与此同时,电视播音员的音容笑貌也就自然地进入了千家万户。因此,播音员的形象、仪态、声音等备受电视观众的关注,其播音风格便成了人们议论的话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