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0篇
教育   55篇
科学研究   1篇
体育   9篇
综合类   3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
张学思 《学语文》2021,(2):80-82
门罗小说中除了逃离之外,回归也是一个重要的主题。小说中的主人公有的在中年以后踏上了返乡之路,寻找生命记忆中的归属感。门罗本人有意识地叙述其家族故事,挖掘其家族内在文化精神,尤其是父系家族的苏格兰文化血统,苏格兰文化精神中的一些特质也成为加拿大早期移民顽强精神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2.
艾丽丝·门罗在短篇小说集《快乐影子之舞》中,塑造了众多鲜明的女性形象,对平凡女性做了深入细致的描写,传统与现代交织,相互碰撞。其中,《办公室》《男孩和女孩》两部短篇小说,颇具代表性。《办公室》围绕“女作家”寻找独立空间进行创作,却遭受来自男权社会的重重压制;《男孩和女孩》中的“我”,渴望挣脱传统文化桎梏却处处受到来自家庭的阻碍。可以看出,门罗笔下的女性,在传统与现代对立中艰难前行,寻找光明人生之路。  相似文献   
13.
艾丽丝·门罗的短篇小说有着一贯的主题:逃离。通过逃离束缚自我的空间,女性探寻着真实的自我。空间批评视角观照下的女性生存空间与女性自我身份建构有着密切的关系。女性在现实生存空间里自我的缺失导致其逃离,而逃离过程中内心空间的挣扎和觉醒又促使其回归,同时,创造性地构建了属于自己的真实空间:在现实空间与理想空间之间双重栖居,发现了真实的自我。门罗通过女主人公们逃离、复归中自我空间的探寻,阐明了对"逃离"全新的看法:女性不应盲目逃离,而要坚忍地生存,要真实地生活。  相似文献   
14.
邓俊康 《考试周刊》2013,(91):28-29
在影响《门罗宣言》的众多因素中,英国因素和原西属拉丁美洲地区的新兴独立国家因素无疑是两个重要的国际因素。其中,英国因素不但促成了《门罗宣言》的公开化,而且和后者一道对《门罗宣言》的内容也产生了作用。  相似文献   
15.
如果人们要找个原因记住我,我希望他们的记忆中,我是一个挺会打篮球,还能使球迷和自己兴奋激动的人。——厄尔·门罗北卡罗莱纳州云斯顿-沙龙州立大学是一所小型的传统黑人学校,与那些我们耳熟能详的NCAA名校无法相提并论。但在1966-67赛季,这所籍籍无名的学校却是NCAA二级联赛冠军。虽然说篮球是五个人的,但所有对于这支球队夺冠的评述都这样记录:厄尔·门罗该赛季场均得到41.5分,率队夺得NCAA二级联赛的冠军,以及那句响亮的Earl's Pearl(厄尔的珍珠)。当地一位体育评论员形容门罗每一次的得分是厄尔的珍珠,这在之后成了他的外号。这是很巧妙的一个修辞,Earl和Pearl的拼写很像,而形容他的每次得分都像珍珠一样华丽灿烂也再合适不过。这个绰号迅速走红,珍珠(Pearl)的  相似文献   
16.
加拿大女作家艾丽丝·门罗的短篇小说集《逃离》[1]从女性视角描述了加拿大小镇上的平凡女子的普通家庭和婚姻生活,以及所面对的种种家庭矛盾的烦恼和无奈。基于《逃离》的短篇故事中婚姻形象和特征分析,揭示二十世纪中叶加拿大中下阶层所面临的婚姻困境。  相似文献   
17.
荡漾  李慧男 《当代体育》2012,(14):56-57
活塞队目前也许看上去仍是一团糟,但请不要抱怨格雷格·门罗,因为他每天晚上都能烹制出一盘盘两双的美味大餐。麦迪逊花园球馆。客队更衣室。此时距离比赛开始还有一个小时。活塞队的常驻更衣室DJ本·华莱士仍然像进入球队第一天那样旁若无人地自顾自哼唱着他的HIP-HOP,而活塞队的另外两位大个子贾森·马克希尔和格雷格·门罗则坐在一旁喋喋不休地争论着某个问题,并说好最后的获胜者的奖品是三明治。最后的胜出者是马克希尔。当他得意洋洋地拿起桌上的那块  相似文献   
18.
姚燚 《出版广角》2014,(2):42-43
正经过长期的市场调研,我们发现在国内短篇小说有着稳定的阅读人群,短篇小说精致凝练,风格多变,十分适合睡前枕边或外出旅行的途中翻阅。2013年10月10日,诺贝尔文学奖颁奖之日,我一早就守候在手机旁,不停地刷屏。七点刚过,看到艾丽丝·门罗的名字,顿时激动万分。虽然很久之前就锁定了这位短篇小说巨匠,并已经在筹备作品集的出版,自己心里也曾暗暗期许这位82岁的老太太能斩获殊荣,但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20年都没有垂青过北美作家,加拿大更是有玛格丽特·阿特伍德这样每年都呼声震天的大师,我心里对  相似文献   
19.
<正>瑞典皇家科学院常任秘书彼得·英格伦正式宣布爱丽丝·门罗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时,已经是斯德哥尔摩时间2013年10月10日13时。按照以往惯例,在诺贝尔文学奖公布结果后,官方会对获奖者进行简短的电话采访。记者亚当·斯密怀着激动的心情,跑到评奖委员会专门负责联络的部门,索要爱丽丝·门罗的联  相似文献   
20.
约什之罪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在活塞裁掉约什·史密斯之后,球队取得了五年以来的第一个五连胜,而接收了史密斯的火箭队似乎变得不那么好了。在史密斯被裁掉之后不久,活塞主帅大范甘迪曾直言,史密斯占用了球队太多的进攻机会。活塞方面围绕其跑了太多的战术,但效果很差。"我们希望能够增加其他球员的机会,我想他会因此不开心。"大范如是说。然而在裁掉史密斯之后,事实验证了大范所说的一切。与此同时,随着史密斯的离开,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