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03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26篇
教育   2474篇
科学研究   280篇
各国文化   233篇
体育   576篇
综合类   283篇
文化理论   180篇
信息传播   1632篇
  2024年   48篇
  2023年   214篇
  2022年   115篇
  2021年   148篇
  2020年   142篇
  2019年   155篇
  2018年   76篇
  2017年   166篇
  2016年   179篇
  2015年   246篇
  2014年   493篇
  2013年   496篇
  2012年   581篇
  2011年   579篇
  2010年   465篇
  2009年   452篇
  2008年   401篇
  2007年   280篇
  2006年   173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11.
认识和探索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内涵,活动范围及价值,完善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立法,健全保护体系,加大投资力度,加强宣传教育及科学研究,促进历史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对我国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2.
传统节日:一宗重大的民族文化遗产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传统节日是一宗重大的民族文化遗产,它承载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是民众精神信仰、审美情趣、伦理关系与消费习惯的集中展示日。我们应该充分认识传统节日的价值与意义,并主动积极地进行传承与建设。首先,节日是民俗文化的主干内容之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将节日庆典纳入保护范围,节日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其次,传统节日有三大传统:反映节日物质生活层面的传统;反映节日社会生活层面的传统;体现节日精神生活方面的传统。最后,节日是传承民族文化的有效方式,是提高民族自信心的重要途径,是发展民族新文化的基础与凭借,是造就和谐社会的文化动力。因此对民族传统节日进行调查研究并予以保护是当前急迫的工作任务。  相似文献   
113.
发展遗产旅游是传播遗产文化的有效方式。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开发大学生遗产旅游市场,对传承遗产文化有着深远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分析大学生旅游市场的需求特点,提出了峨眉山大学生遗产旅游市场开发与营销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4.
冷华 《知识窗》2007,(6):59-59
[案例]2007年2月中,林老伯病重.三个儿子为争夺父亲遗产闹得不可开交。大儿子林虎为了平息矛盾,当场表示自己放弃继承权。林老伯去世后,林虎的两个弟弟私自将遗产分割完毕。林虎找到两个弟弟索要属于自己的遗产,他的两个弟弟却以他已放弃继承权为由。拒绝林虎分割遗产。  相似文献   
115.
万道明 《知识窗》2006,(12):4-5
2005年11月24日。韩国的“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今年10月。又有媒体报道.韩国在成功申报端午祭之后,又拟将中医改为韩医申报世界遗产。其后,消息不断传来,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等欲将“灯谜”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等等。一时间。外国人争先恐后地将起源于中国的传统文化申请为本国的文化遗产蔚然成风。对此,国内有识之士忧心忡忡。他们不禁追问——[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6.
21世纪以来,在社会参与非遗保护的热潮中,档案学界对档案机构的参与寄予厚望,但本文通过文献调查发现,实践中档案机构的参与状况并不理想,呈现小规模和自发性的参与特点;参与方式虽体现出专业化优势,但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参与效果呈现边缘化和形式化窘境。作者认为缺乏动力、缺乏魄力、缺乏实力是造成档案机构参与状况不理想的主要原因。最后,文章提出在新时期档案机构应重新定位参与非遗保护的角色,把握文化治理趋势彰显档案馆的人文关怀,抓住记忆建构趋势开展非遗档案资源库建设,紧追人文研究趋势拓展非遗数字人文服务,重视文化服务趋势参与非遗专题资源整合共享,关注文化传播趋势加强非遗文化知识传播,正视文化传承趋势开展非遗档案知识服务。  相似文献   
117.
云南少数民族伦理档案文献是珍贵民族文化遗产,蕴含有丰富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可持续发展等生态伦理思想,这些伦理思想的发掘传播与转化创新,对生态文明治理工作有促进作用。本文探析少数民族伦理档案文献的生态文明治理价值,分析发掘要素,提出生态文明治理发掘对策。本文认为,以协同治理、记忆传承、文化自觉和转化创新理念,整合发掘主体,开展资源建设,发掘档案文献,进行引导性和约束性生态文明治理,可推进云南民族地区,乃至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18.
本文回顾20世纪后半叶以来国外图书馆信息学界开展或参与的三大社区实践运动——社区图书馆运动、社区网络运动和社群信息学,揭示其背后的理论基础,并分析这些理论思想如何推动了三大运动的产生和发展,阐释它们对我国农村社区信息服务项目的启迪。分析发现,国外LIS的三大社区实践主要受到社区主义、社会资本理论、信息平等思想和社会技术理论的指导,这些理论对我国LIS相关社区实践具有启迪作用:战略层面的社区赋能导向,功能层面的社区中心定位,技术研发中的本地情境意识,服务供给中的弱势群体优先原则。参考文献46。  相似文献   
119.
在多样化的中华文明中,不同的方言所传递出的地域特色是普通话无法表现的。方言既是我国多彩文明的直观展现,更是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鲜活载体,在当代社会对方言的保护和传播仍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方言文化的当代价值重估,语言价值,是指作为交际系统的语言提供特定的语言成分,形成特定的结构关系,实现特定的功能。由此可以看出,功能的实现需要借助成分及其关系为主要前提条件。不同方言的民族特色恰恰为当代标准化的日常交际生活注入了色彩斑斓的底色和妙趣横生的幽默。  相似文献   
120.
方丹 《档案管理》2020,(1):50-51
本文对蓝印花布档案的特点和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并以具有地方特色的天门蓝印花布为例,探讨如何在“文化云”模式下开展蓝印花布档案的保护和传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