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03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26篇
教育   2474篇
科学研究   280篇
各国文化   233篇
体育   576篇
综合类   283篇
文化理论   180篇
信息传播   1632篇
  2024年   48篇
  2023年   214篇
  2022年   115篇
  2021年   148篇
  2020年   142篇
  2019年   155篇
  2018年   76篇
  2017年   166篇
  2016年   179篇
  2015年   246篇
  2014年   493篇
  2013年   496篇
  2012年   581篇
  2011年   579篇
  2010年   465篇
  2009年   452篇
  2008年   401篇
  2007年   280篇
  2006年   173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汶川地震的新闻学启示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骏飞 《视听界》2008,(4):21-23
汶川大地震是建国后最严重的地震灾害,震惊世界。地震带来的伤害很大,但同时也带来了思想遗产——自然科学家、社会科学家都可以从中寻求到宝贵的启迪,新闻传播也不例外。我以为,震灾可能会留下的新闻传播学的学理启示,大致在以下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32.
根据目前存世的12 000余种浙江家谱文献的调查与著录结果,分析了明代以来各类纸质家谱的版本特征,对浙江家谱中占主流的木活字本家谱的出现及其沿革进行了探讨。认为浙江用木活字印刷家谱,从明代万历元年至今绵延不绝,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是北宋毕曰升在杭州发明的活字印刷术的民间传承。在印刷技术进入电脑“冷排”时代,对浙江用木活字印刷家谱的民俗文化应予格外的关注,建议通过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来加以保护。  相似文献   
33.
<永州女书档案文献>作为湖南省江永县女书文化的历史记录,已于2002年被首批列入<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 江永女书类似甲骨文,纤细秀美的菱形字体,似篆非篆,秀丽而飘逸.女书用当地土语发音,坚持传女不传男,为历代女性专用.行文由上而下、自右而左,没有标点符号,不分段落,一书到底.女书记载着当地妇女们的家庭生活、社会交往等日常事务.江永女书作为一种举世罕见的性别文字体系和独特的古老文化,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存在的妇女文字,是一种濒临失传的珍贵档案文献遗产.  相似文献   
34.
绍兴莲花落     
汤涌 《浙江档案》2006,(8):48-48
在2005年浙江省政府公布的全省首批非物质化遗产名录中,绍兴莲花落也名列其中。绍兴莲花落,亦称“莲花乐”、“莲花闹”,是绍兴地方的一种曲艺,因其演唱生动活泼,唱词通俗易懂,唱腔朴实流畅,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为群众喜闻乐见。莲花落曲艺渊源。据有关资料记载,宋元时期已经流行,佛典《续传灯录》第23《俞道婆》载:“一日闻丐唱《莲花乐》云:‘不因柳颜传书信,何因得到洞庭源。’忽大悟。”可见最初是丐卖艺所演唱。绍兴莲花落初期,多演唱恭喜发财、吉祥如意之套辞。其后方逐渐形成有故事情节的段子,称为节诗。这类节诗据称有18只半,第一节诗的唱辞各用一韵,共有18个半韵。  相似文献   
35.
郑关富  楼培 《浙江档案》2006,(11):40-41
我们绍兴平湖调资料,完整地保存在市群艺馆那里,平湖调去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时候,先经过调查,在中央档案馆和上海档案馆都有一整套的东西。上海有一位老先生唱的唱片,这位老先生不得了,唱得非常好。我们学的时候,这些老先生没有看到,已经不在了,没有救过我们。我唱的也灌过唱片。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音像材料就是用我唱的。  相似文献   
36.
要闻     
《网络传播》2006,(7):6-6
《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7月1日起正式实施?;第七届中国国际计算机网络和信息安全展览会召开;《中国青少年绿色网络宣言》发布;八成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文域名遭遇危机;文化部开展打击非法经营网络音乐专项行动;首宗网络音乐侵权案判决;新加坡设国家网络威胁监控中心;  相似文献   
37.
档案文献遗产是人们社会实践活动的历史记录,作为一种人类社会的信息资源与知识载体,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是华夏文明的历史见证.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与文化遗产的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38.
一场全国范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热潮正在升温。一个项目的入选与否,或许关系到一种文化的生存或是湮灭,似乎也关系到一个地区一方人的荣与衰,特别是在那些贫困地区……[编者按]  相似文献   
39.
曾涛 《中国档案》2006,(9):19-20
非物质文化遗产(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又译为无形文化遗产),是民族精神文化的重要标识,内含着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承载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族群文化生命的密码。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公约》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具体表现为:(a)口头传说和表述;(b)表演艺术;(c)社会风俗、礼仪、节庆;(d)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e)传统的手工艺技能。  相似文献   
40.
新闻视点     
2006年9月10日.考察“中国南方喀斯特”申报世界自然遗产提名地荔波的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专家,接受了贵州省荔波县具体负责水书抢救工作的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潘永会、县水家学会会长蒙熙林和县档案局局长姚炳烈的共同拜访.IUCN专家桑塞尔博士接受了他们赠送的水书档案文献遗产宣传画册、光碟等资料,并欣然题词:“你们保存了让人类受益的文化.希望你们继续生活在人与自然和谐的社会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