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0篇
  免费   0篇
教育   72篇
科学研究   10篇
体育   7篇
综合类   3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67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76篇
  2010年   83篇
  2009年   7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随着国际交流的加深,越来越多的外国青年出现在中国相亲节目的舞台上,由于文化、语言、信仰和行为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外国嘉宾在节目中的表现各有千秋。本文分析了《非诚勿扰》自开播以来42位外国男嘉宾在节目中的表现,发现他们大都被刻画为中国女孩心中的"男神",既是外白内黄的"鸡蛋人",也是心怀阳光的"向日葵"。不过调查显示,这种形象也容易给观众带来刻板印象,节目的真实性也因此受到了影响。  相似文献   
92.
本文从消费文化的角度对电视相亲节目《非诚勿扰》进行探讨,阐述了电视媒体在消费文化下的发展,并以《非诚勿扰》为例解释了电视相亲类节目热播的社会背景及原因。认为电视媒体在消费文化背景下不仅应满足受众精神消费的需要,还应担负起建立社会正确道德价值观标准,完善道德建设监督体制和自律机制,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的责任。  相似文献   
93.
毛艳  徐思 《新闻前哨》2014,(1):31-32
总结近年来有代表意义的电视节目,主要如下:江苏卫视《非诚勿扰》:引发相亲脱口秀节目热潮:中央电视台《舌尖上的中国》:带领纪录片迈人公众时代;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启动模式类选秀大片竞争:湖南卫视《爸爸去哪儿》:开启户外真人秀热播时代。  相似文献   
94.
媒体不仅是传播的物质载体,而且构成了巨大的文化场。电视节目作为媒体的一部分,显然也承载着文化场作用,而以《非诚勿扰》为首的相亲节目自开播以来,收视率节节攀升,各大电视台也开始效仿,类似于麦当劳奇观、体育文化奇观那样,形成了一种电视相亲节目奇观。本文结合媒体奇观,从电视节目的场景建构、收视、造星奇观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95.
“如果我们在一起,你愿意移民跟我去加拿大吗?”这是著名相亲节目《非诚勿扰》中的一幕:男嘉宾在最后一个环节只剩下一盏亮着的灯,接受女嘉宾的“拷问”。  相似文献   
96.
获奖     
《视听界》2011,(3):4-4
江苏卫视问鼎五项大奖 3月18日,第12届“中国电视榜”暨《新周刊》2010年度电视榜评选在北京揭晓,江苏卫视获得年度电视频道大奖,《非诚勿扰》获年度电视节目、最佳生活类节目两项大奖,孟非、乐嘉分别捧得年度最佳主持人和年度新人称号。  相似文献   
97.
<非诚勿扰>节目因为形式新颖、内容极富个性色彩而深受观众的喜爱,引发了新一轮的电视交友热,<非诚勿扰>热播背后所面临的问题也引起广泛的关注.本文通过分析<非诚勿扰>热播的原因,透过浮华的表面,探究背后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探讨节目的出路,提出了自己的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98.
"相亲"是2010年中国电视的关键词。而江苏卫视的电视婚恋交友节目《非诚勿扰》当属其中的佼佼者。节目推出后持续攀升的高收视率引起了学界、业界和民间的广泛探讨。但是,节目的真实性、话题性以及其中透视出的婚恋观、价值观也引起了广泛的争议和质疑。本文将以传播学理论中的"5W模式"为理论基点,对《非诚勿扰》做传播学视角下的解析,并从传播伦理的角度探讨节目所处困境的解困之道。  相似文献   
99.
非诚勿扰》是江苏卫视于2010年推出的一档适应现代生活节奏的大型婚恋交友节目,旨在为广大单身男女提供公开的婚恋交友平台,因其独特的创意、精心的策划、精良的节目制作和全新的婚恋交友模式受到观众和网友广泛关注,并迅速成为全国卫视节目的收视冠军。自2010年1月15日开播以来,截至2010年6月6日,共播出34期节目,共取得30多次同时段第一名,  相似文献   
100.
所谓电视相亲节目是指由电视台策划制作的为未婚男女提供相亲平台的电视节目。电视相亲节目邀请自愿报名参加节目的男女嘉宾来到录制现场,通过一定的环节互动与交流,使两情相悦的男女嘉宾配对成功,从而达到相亲的目的。①目前比较著名的电视相亲节目有:江苏卫视《非诚勿扰》、浙江卫视《爱情连连看》、湖南卫视《我们约会吧!》、东方卫视《百里挑一》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