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0篇
教育   68篇
综合类   3篇
信息传播   6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11.
木拉特 《现代语文》2008,(6):118-119
中国韵书的产生始于六朝,韵书的产生与反切的出现和四声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古代韵书是分韵编排的字典,其编制体例大致可分为三类。三国时期魏人李登编的《声类》和晋人吕静的《韵集》,根据现有的资料显示,应当是中国最早的韵书。中国现存最早的韵书是隋代陆法言编撰的《切韵》。《切韵》是在研究分析了六朝韵书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所以说它是对前代韵书的继承和总结,是这一系列韵书的定型之作,也可以说是韵书史上极为重要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12.
100多年前,有几部方言韵书在漳州民间流行,流行时间跨度大,流行区域包括海内外,使用广泛,有一定影响。现在这些韵书仍不失为研究百年前漳州方言特别是方言语音的重要材料。搜集到的韵书及其版本进行介绍,评述其特色和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语言学界对《切韵》音系性质的论定存在很大分歧,大致可归纳为三派:一派认为《切韵》音系是古今南北语音的大杂凑;一派认为《切韵》音系是纯一时一地之音;另一派则认为《切韵》音系是以某地语音为基础的综合音系。本文在辨析上述三种观点的基础上,论定《切韵》音系是以当时的洛阳话为基础,吸收了部分方音和古音的一个综合音系。  相似文献   
14.
本分析了濮阳涞的家乡广德的方言历史及《元声韵学大成》自身的音系特征,并参证现代吴语,总结《元声韵学大成》的语音性质为:以明代吴语为基础,参照历代韵书音系并参考北方官话特征的“存雅求正”的复合语音系统。  相似文献   
15.
田业政 《安康学院学报》2004,16(2):32-35,45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桓欢韵为切入点,分析今南北方言、相关韵书及元曲用韵情况,得出<中原音韵>反映的乃是当时天下之通语-通行于南北方的共同语,其中的桓欢韵还很有可能来自当时的南系官话.  相似文献   
16.
了解语言学发展的历史是学好语言学十分重要的一步,王力的这本《中国语言学史》不仅可以让你全面系统的了解中国语言学的发展历程,更能从中学习到很多有关语言学的知识,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本文为读完该书后的一些感想。本文主要先介绍了《中国语言学史》一书各章内容的精炼提取,然后是读后对本章的一些感受,以及个人对中国语言学发展的历史的一些理解情况。  相似文献   
17.
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一、闽台闽南方言韵书说略;二、闽台闽南方言诸韵书" 十五音"的来源;三、闽台闽南方言韵书韵母系统大同小异;四、闽台闽南方言韵书声调系统比较;五、结论.  相似文献   
18.
《切韵》是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韵书,它反映了中古雅言的声韵体系,创立了科学语言学的重要方法,是此后历代韵书的楷模。  相似文献   
19.
明代中叶前后的南曲韵书,一直相沿《中原音韵》“入派三声”之旧。这与有明一代南曲演唱用韵的实际情况是相吻合的。王文璧《中州音韵》的“入作三声”,实乃“唱作”,而非“变作”三声,并不会磨灭所据方言语音中入声的实际存在。  相似文献   
20.
徐朝东教授从事中古韵书和敦煌以及唐五代语音资料、明清河西方言资料整理、研究工作。现为中国音韵学会理事,敦煌吐鲁番学会与社会语言学会会员。曾先后在《中国语文》、《语言研究》、《语言科学》、《古汉语研究》、《古籍整理研究学刊》、《敦煌研究》、《敦煌学研究》(韩国)、《汉学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