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1篇
教育   87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6篇
信息传播   10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9 毫秒
71.
陈振寰先生在王力先生三十部的基础上,从东部析出一个部,建立江部。通过分析,我们发现新立的江部依据不足,不必新立江部,仍然把它并入东部,维持王先生三十部中的东部。  相似文献   
72.
《今乐考证》采用文献考证的方式对前代有关戏曲进行了研究,它是以《录鬼簿》为底本,对元杂剧的剧本名称、种类、剧本同一名称等方面进行了颇为用力的考证,尽管在考证过程中曾出现了一些错讹现象,但其在剧作家生平、杂剧种类、杂剧名称、剧本考证、世人评论等都有相当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73.
《拟乐府补题》一卷,应社咏物唱和词集,由厉鹗、陆培、查为仁等10人唱和而成,查为仁辑刻。《拟乐府补题》唱和时间为乾隆十三年(1748)夏秋之际,唱和地点为天津水西庄。《拟乐府补题》有存词人词作、校勘、词史等方面的文献价值。而且,还有为深入了解咏物词、中期浙西词派、天津水西庄等方面的词学价值。  相似文献   
74.
传统看法一直将林逋视作红颜弃轩冕的“真正隐士”,但林逋的“隐逸”自始至终与“仕进”交织在一起,他对修齐治道心向往之,当仕宦的理想被残酷的现实击碎后,也会寻找安顿自己心灵之所,韬光养晦,等待时机,以图东山再起。  相似文献   
75.
傅斯年图书馆藏《四库馆进呈书籍底簿》(简称《进呈底簿》)是我们研究四库呈送书目的重要文献。由于原书藏在台湾,所以在四库学研究中很少有人用到这个本子,以致很多学者都不知道此本的存在。《进呈底簿》与《各省进呈书目》记载内容存在差异,此书基本保留各省呈送书目比较真实的面貌,虽然存在一些缺陷,但可以纠正《各省进呈书目》中的一些错误,补充其中的不足。这对研究四库呈送书目具有很高的价值。《进呈底簿》是目前所知存世最早的四库呈送书目,希望四库学者能够注意到此书。  相似文献   
76.
从修辞学角度上看,幽默是一种语言修辞现象,而其在实现方式上与语音隐喻有着多方面的共同点。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上看,语音隐喻是一种认知现象,其功能之一是要获得幽默。由此可见,语音隐喻与幽默是相互兼容,相互支持的。  相似文献   
77.
"冇"和"不"是祁阳方言常用的否定词。通过考察"冇""不"与动词、名词和形容词的组合搭配情况,得出两者在语法意义上存在同一性,"冇"和"不"都可以否定"事物"和"行为",而两者的主要差异在于:"不"用于主观否定,表现为对事物和行为的性质否定;"冇"用于客观否定,表现为对事物和行为存现的否定。  相似文献   
78.
论吕布     
吕布叛丁原投董卓,事出有因,应置于汉魏之际的历史背景下分析。吕布为人豪爽,性格直率,并无自立为王之野心。至于他后来“下降”,乃是他相信曹操会需要他这样的豪杰来平定天下。汉末天下大乱,群雄割据混战,他们之间只有利益,没有诚信。见利忘义,反覆无常者多矣,岂独吕布哉!刘备、张绣、马超等那一个不是朝三暮四,反覆无常。与他们相比,吕布缺乏的仅是权术和战略眼光,所以才最后落得个身败名裂的可悲下场。  相似文献   
79.
吕布是《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悲剧形象。其品质特征可以“勇而无谋,见利忘义”来概括。吕布在从历史迈入文学殿堂,成为《三国演义》中的艺术形象时,其品格特征发生了重要的变化:他的勇猛无敌被备加渲染,而他的“背恩忘义”更被大大地突出,成为他品格行为中最显著的特征。这是作者对作品思想倾向以及人物形象塑造总体要求的反映。吕布的死具有明显的隐喻意义。其悲剧命运的根源主要在“勇而无谋”,而不是“见利忘义”。  相似文献   
80.
宋徽宗被历史定位为亡国昏君,但他即位之初所推行的建中之政却历来博得了较为一致的好评,笔者分析了建中之政的成因,象征,亮点以及博得好评的缘由,认为建中之政虽有可观之处,然而不仅亮度有限,而且一闪而过,“徽宗之初政,Can然可观”之说,未免言过其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