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9篇
  免费   1篇
教育   192篇
科学研究   1篇
体育   8篇
综合类   9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鲁迅的《伤逝》和毕飞宇的《相爱的日子》都是描写时代青年恋爱生活的优秀短篇小说,它们具有相同的情节模式,揭示的问题也具有相似性,不同的是,前者意在反抗绝望,后者则是认同现实。  相似文献   
92.
废名在精心打造的“田园诗化小说”中展现乡野素朴的人生形式。这种在动态现实中超越世俗生活的种种规范、幻想性地满足自己无法在现实中实现的理想和要求的方式.是中国文人用诗意去化解现实苦难的一种独特思维方式。废名借这种古老的理想形式来反观现实中人们精神上缺少的东西,并通过文学中的乡土想像建构田园诗化小说来完成以文学作为精神超越的预设。这就使废名的田园诗化小说具有浓厚的文化意蕴和独特的人情风俗而彰显出其特有的精神指向。  相似文献   
93.
张飞祠庙在历史时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明清更是遍及全国各地。考察巴蜀幸存的张飞祠庙,其起源、演变各有特点。"蜀所在有侯庙"是历代统治者大力推崇的结果,而民间对张飞的崇拜是加速其祠庙发展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4.
春秋初年的管仲佐齐桓公尊王攘夷之功为历代美谈,但对其治国思想中的法治部分作出系统评价的却是几百年后战国末期的韩非。集法家大成的韩非肯定了管仲在齐国实行的变法改革,并认为变法改革是齐国成功的关键。他对管仲思想中的“刑罚”“因能而受禄,录功而与官”的法术思想表示赞同,并对其思想中不成熟的方面作出批评。  相似文献   
95.
岳飞精神是多方面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其根本精神,勇于开拓精神、热爱专业精神、廉洁奉公精神、密切联系群众精神和刻苦学习精神等也都是非常宝贵的精神。  相似文献   
96.
人类的墓葬活动有着浓郁的宗教色彩,包含着明确的信仰指导。汉代墓葬文字是与画像石相关性很强的墓葬活动,从中可以了解到汉人在画像石制作过程中的周全思考和安排。《肥致碑》是汉代墓葬文字中重要的一篇文字,其人物描写透露出的道教气息对画像石的信仰认识有着重要的考释意义。汉代葬仪文书,记载了汉人在个人地位、财产等方面的宗教热情,也为认识汉画像石宗教思想增加了一个明晰的途径。  相似文献   
97.
长篇小说《废都》在发表时曾激起巨澜,其中非难多,肯定性评论少。无论非难还是肯定性评论,大抵上都轻视对作品整体的细密考察,犯有断章取义、过度阐释的错误。因此,有对之进行重新解读的必要。《废都》中有相互区分又相互关联的四个故事(官司、事业、性、写作),它们都是关于堕落和破灭的故事。现代化(贱民资本主义化)这一现实变化只允许顺应,不允许逃脱,而顺应则招致堕落的后果。《废都》所描写的正是这种堕落和破灭,以及伴随而来的自我意识上的苦痛。《废都》的性描写虽然是作为克服痛苦的契机出现的,但这里也有堕落的层面,所以,性的故事最终也归结为堕落和破灭。《废都》的结构原理正是这种自我意识的韵律节奏。本文试图立足于个人的分析、阐释,对既往的主要论点进行再检讨,对《废都》进行文学上的再评价。  相似文献   
98.
林非先生对我国现当代散文史的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如何正确确定研究对象的选择标准、对待作家作品受时代和社会思潮影响及发生的复杂变化、考量散文作家的艺术成就和艺术风格、评判现代散文发展的历史渊源和文化传统的继承关系等方面,提出了系统而重要的“散文史学研究观”。  相似文献   
99.
论《三国演义》中刘关张相貌的审美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国演义>中有相貌特征的人物较少,而且大多很简约,但刘关张的相貌特征却很详细,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为一个经历了漫长过程才最终定型并家喻户晓的形象群,它们体现着我国传统的人物审美心理.  相似文献   
100.
改革开放后,费孝通教授受中央委托在中国内地重建社会学学科,在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方针和目标后,即迅速开展了学科的核心组成部分的建设。同时,继续书写已多年中断的“农村研究”和“民族研究”两篇大文章。1984年,他把研究重点转到“边区与民族地区发展研究”上,自1982年至1995年14年中,费教授先后11次到内蒙古实地考察,按内蒙古“南农北牧东林西铁”的分布特点,走访了各典型地区。他身体力行。力图做到言传身教,为年轻一代铺路、搭桥,以实现“从实求知”的目标,表达他对重建社会学学科和培养学术人才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