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1篇
  免费   3篇
教育   302篇
科学研究   2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16篇
信息传播   3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20世纪70年代奥地利著名诗人巴赫曼的书作《马利纳》与20年后中国著名诗人顾城的书作《英儿》在许多方面有着巧合的共同特征。这两部半自传体小说均创作于诗人深陷精神危机的生命最后阶段,皆以不同常规的叙述、风格鲜明的自白语言表现了作家的存在危机,而情节也始终围绕一组微妙的三人关系。结合两位作家的文学创作、哲学思想和个人经历研究,这两本著作中共同存在的三角恋冲突并非单纯的情感纠纷,实则表现出两位主人公在爱与美的乌托邦与理性秩序间游移的矛盾。危险的三人关系反映出叙述者绝望的生存环境,一定程度上折射出现实生活中作家共同面临的艺术与生活之战。  相似文献   
102.
在20世纪百年时间里,顾太清研究是清代女性词研究成果最为丰富的部分,在诗词版本的考证、生平身世的辨析,作品思想性和艺术性的评价等方面皆取得了喜人的成绩,对20世纪的顾太清研究进行全面系统的回顾。将有助推动和深化新世纪的女性词研究和清代词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3.
《春秋谷梁传注疏》引书八十余种,颇为繁富,其中原书大部分已失传,赖《春秋谷梁传注疏》保存一二,故其保存献之功极大。《春秋谷梁传注疏》引书也极有特点,如三礼方面的书籍所占比例大、所引书名篇名不一、会通《春秋》三传、所引材料与现存献的差异以及包容唯心主义色彩较浓的纬书等,这些需要辩证地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04.
顾炎武作为一名爱国者,纵观中国社会商品经济之大势,深刻分析商品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新矛盾,提出了一系列解决矛盾的对策。本文对顾炎武的经济思想进行了初步的探讨,论述了他的农业、盐业、矿业等经济主张及其思想基础。他的经济思想对于解决当今中国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一些深层次的矛盾问题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5.
顾城诗中个人化的象征,独特的主观表达,抽象的抒写三个现代主义倾向,体现出朦胧诗的一些现代主义思维和表达方式,为当代诗歌提供了一些新的可能。同时,他们的现代主义与西方现代主义在感受上有相当的差距,这种差距对我们思考当前诗歌甚而文学的发展都具有启发价值。  相似文献   
106.
关于古诗《行行重行行》之“游子不顾反”中的“顾”,有人以为是“念、想”之义,但从语言的历史性和社会性方面考察,我们认为它与后面的“反”同义,“顾反”是同义连用,“顾”即“返回”之义。  相似文献   
107.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主要作者是班固.他在其父班彪<史记后传>(65篇)的基础上,于明帝永平元年(公元58年)着手撰写<汉书>,至章帝建初七年(公元82年)大致完成.后经其妹班昭续撰和马续补修始成完本.<汉书>记西汉一代二百余年间的史事,较全面反映西汉各方面的情况,为后人提供不少重要史料,受到后代史学家的推誉.<汉书>武帝以前,纪、传、表多采用<史记>旧文,但重加整理剪裁,其中有增删改易,或新立传目,或增补事实,并提供不少新的史料,又较多地转录重要历史文献,使我国古代不少重要历史资料得以保存.<汉书>开创断代史的新模式;开拓中国古代史学研究新领域;进一步发扬中国史学秉笔直书的"实录"精神.  相似文献   
108.
作为"五四"白话文学及新文学运动之初所发生的"文"、"白"和"新"、"旧"之争的一部分,胡适与辜鸿铭之间文学与文化的分歧,从表象上看,集中于他们对中国文化与文明的现代化途径与方式的不同认识上。但其焦点,却在于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现代文化之本质性理解和现代价值之评价上,在于他们对文化与文明的真正涵义与基本旨归的认识与实践方式上,在于他们对传统道德理性与现代科学理性彼此在现代思想、学术与精神生活领域的冲突与如何协调平衡上。  相似文献   
109.
《古炉》是贾平凹带着"文革"的责任和记忆,以狗尿苔这个孩童为叙事视角,写"文革"来到古炉村后引起的村民的心态、生活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巨大变化。《古炉》继承了以鲁迅为代表的乡土写实风格,在对乡村生活琐事的描绘中抵达人性的本真,在对"文革"神圣性的嘲讽中挖掘其荒诞,在对魔幻世界的勾勒中蕴含对传统伦理的缅怀,在一场场闹剧背后显露出贾平凹对"文革"的深思。  相似文献   
110.
活跃于西汉中期外交舞台的使节谷吉,在其短暂的外事活动中,提出了"羁縻不绝"的外交思想,为西汉政府妥善处理汉匈关系提供了参考;并力排众议,以生命为代价,践行了自己"没一使以安百姓"的庄重誓言,为西汉边防的稳固与安定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谷吉身上所体现出的爱国主义精神在注重弘扬传统文化的今天仍具有重大的现实教化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