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14篇
  免费   89篇
  国内免费   73篇
教育   4083篇
科学研究   765篇
各国文化   5篇
体育   262篇
综合类   651篇
信息传播   1010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106篇
  2020年   127篇
  2019年   102篇
  2018年   98篇
  2017年   101篇
  2016年   96篇
  2015年   237篇
  2014年   432篇
  2013年   444篇
  2012年   498篇
  2011年   528篇
  2010年   344篇
  2009年   304篇
  2008年   387篇
  2007年   459篇
  2006年   480篇
  2005年   457篇
  2004年   402篇
  2003年   327篇
  2002年   317篇
  2001年   264篇
  2000年   107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应用能力是文科综合测试中较高层次的能力要求,历史学科的应用能力测试目标主要包括基本观点,主体能力和现代意识等。  相似文献   
102.
通过对《玫瑰门》的解析,可以透视中国女性的生存境遇。文本描写了一群迥异于传统文化氛围中的女性,但在她们身上依然存在受男权文化影响留下的精神痼疾。面对男权秩序她们进行了消极或积极的反抗,表明了女性主体意识正在觉醒。  相似文献   
103.
秦观在北宋词坛开始趋于分化的条件下,弃北宋初期小令的理性观照,复五代艳词的感性抒发,重现和发展了五代词绮怨的风貌,虽有发展创新,终未脱却《花间》窠臼。他吸收了温飞卿的细腻与含蓄,然不似温的禾农艳,接受了韦庄的清丽,却较之更为深曲和委婉,使词境改变了从前那种尚嫌单薄、浅直的面目,转而变得更加含蓄隽永、意味深长,保留了《花间》词的神韵风调,取《花间》之神并有所变化。  相似文献   
104.
丁玲之于中国文坛举足轻重。可以说,其近60年写作生涯的大半都显性存在于中国文学史,作家丁玲一直是时代的代言人;作为共产党领导下文艺体制内部的工作者和领导阶层,她亲历了新文学体制在政治体制规约之下从建立到形成的全过程。到了晚年,丁玲仍作为中国文坛的“旗帜”参与到国际文化交流活动中去,成为中国主流文学的代言人之一。纵观丁玲的一生,对合理社会制度的热切追求贯穿始终,其对自我、社会、人生的不懈求索与积极探寻都体现出同时代女性知识分子、作家中鲜有的激情、勇气和主体实践精神。然而,现实境遇中的丁玲却时时陷身于有形、无形、肉体、精神的“牢狱”。从丁玲个案探讨体制内外女作家主体性精神建构的困境,正是本文题旨所在。  相似文献   
105.
通过对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原因分析,提出了预防混凝土开裂的具体措施,对在实际建筑工程施工中具有实质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6.
江永女书的魅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我国出现了一个以王瑶《中国新学史稿》为代表的现代学史个人写作的小高潮。由于时代话语的原因,这一时期的现代学史作呈现的多是集体话语,个人话语在一定程度被遮蔽了,阶级论、人民性等是这些作所共有的关键性术语。在对作家的审视上,这一批作为“鲁郭茅,巴老曹”模式的确定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7.
The beginning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was a period of pedagogical enthusiasm and renewal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 Based on a list of articles concerning art education published in Belgian periodicals between 1903 and 1923, the author undertakes an analysis of the title words in order to study how the subject was able to evolve. For this purpose, the pertinent title words are grouped into content categories. It can be seen that these content categories demonstrate specificity compared to other periods. The specificity of the subject at a given moment implies that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subject consists of the emergence, the decline or the exchange of categories, which can also be demonstrated. The connections of these variations to historical facts are substantiated. It can therefore be stated that these variations represent the historical evolution of the subject. However, such emergence, decline and exchange of categories is only possible on condition that each category is able to vary independently of the others. This is shown by an autonomy index as well as by an 2‐test. Thus, art education did not drop from the sky as a ready‐to‐teach school subject. Art education is always what the people make of it, which makes reflection on what it could be or has to be so important at any given moment too.  相似文献   
108.
史家主体意识及其与史学繁荣和发展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历史认识中的主观性是不可避免的 ,正视历史认识中的主观性是研究史家主体意识的前提。历史认识活动是史家主体意识结构同化外来刺激的过程 ,它不可避免地渗透了史家的主体意识。加强历史认识论的研究 ,是历史认识活动和史学理论发展的需要。20世纪西方新史学的形成和发展是史家主体意识增强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9.
介绍了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产业结构现状以及产业结构的变化和调整对高层次人才需求的影响;提出了为满足新形势下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必须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以及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0.
出发点是哲学大厦的地基,对哲学出发点的把握直接关系到对一个哲学体系的理解。在哲学界倡导回到马克思的大方向下,有必要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发点进行澄清。为了充分、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发点,我们追本溯源地探讨了黑格尔如何以“思维与存在的统一”为出发点展开自己的哲学体系,以及马克思如何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地改造了黑格尔哲学的这一出发点,从而把实践范畴作为自己整个哲学的基础和出发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