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12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8篇
教育   7756篇
科学研究   48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88篇
综合类   556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3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76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174篇
  2014年   625篇
  2013年   442篇
  2012年   679篇
  2011年   845篇
  2010年   744篇
  2009年   576篇
  2008年   634篇
  2007年   783篇
  2006年   670篇
  2005年   554篇
  2004年   511篇
  2003年   432篇
  2002年   345篇
  2001年   277篇
  2000年   184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91.
通过唐代河东地区的葡萄及葡萄酒食用的考证,阐明唐代河东地区是当时全国葡萄及葡萄酒的重要产地,具有特别的葡萄酒生产及饮用风俗,体现当时河东地区葡萄及葡萄酒饮食文化多民族融和的特点。  相似文献   
92.
西汉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对儒学的推崇为陶塑明器的兴盛创造了前提条件,厚葬之风的兴起是西汉陶塑明器兴盛的主要推动力量。西汉陶塑明器艺术作品是古代艺术苑囿中的璀璨瑰宝,是西汉思想文化的鲜明的反映。在这些艺术品中,充分体现出西汉古拙而不呆板,质朴而不简陋的装饰表现风格。在图案的表达手法上,有着鲜明的剪影法的特征。西汉陶塑的艺术成就,在于表现各种物象的主要特征,形象生动简练,装饰性很强,凸显出西汉乐观积极的人生理念和希冀人神同在的生命主题。  相似文献   
93.
从教育的角度考察清代苏南女性,是一个饶有趣味且十分重要的课题.清代苏南女性学养的教育特点及其辐射性影响,她们在家族子弟教育中所起的突出作用,以及清代苏南耐人寻味的"文教联姻"现象,折射出苏南重文兴教的文化内涵、开放流动的社会内涵、开明进步的历史内涵、家族制度的特色内涵.  相似文献   
94.
尊老敬老传统美德的形成和发展与西周时期的学校教育密切相关。在西周的学校教育中,尊老教育是一项重要而突出的内容,学校是养老的地点之一,学校的师资主要由老年人担任,学校还是尊老教育的场所。在学校中进行尊老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国家的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95.
党怀英是金代书法史上篆书的领军人物,但目前存世作品寥寥,本文试从文献记载中整理出党氏书法的基本面貌,以便对其艺术成就乃至金代书体发展中篆书的承传做出判断,在肯定党怀英的创造性的同时,对于金代篆书给予重新定位。  相似文献   
96.
明末清初,福建省宁化县泉上镇屡次遭受兵灾。泉上镇李氏家族通过修建土堡、山寨,倡建乡兵、保民会,以及家族精英的政治优势保障了家族和泉上地区在明清盗乱中的相对安定,同时李氏家族在明清动乱之际完成了宗族的收族活动。文章以此说明在明清交替过程中乡村社会的应对和社会秩序的重建,及在其中乡绅所扮演的角色。  相似文献   
97.
明清之际,汀州地区的儒学教育屡遭兵焚而受到严重破坏,以清初王廷抡为代表的地方官员采取各种举措振兴儒学,使汀州落后的文化面貌得到改变,儒家伦理道德深入人心。这个事例说明,教育发展与儒家思想传播和社会文化变迁之间存在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98.
西汉由弱到强,更由盛转衰,寻找其变化原因多种,其中一最重要原因是其官制设置与变化的合理与否,自古以来,许多人称赞汉唐盛世。进而赞美西汉官制的总体合理;当然亦有不少人,甚至当时人也指出其官制的局部不合理和弊端。文章亦就西汉官制所处时期及六次改革观察,大略陈述、评论其合理的地方、合理的时候,不合理的地方、不合理的时候,以及坏乱地步:略说西汉官制在当时的积极及消极作用,对后世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
发生在一个世纪以前的安徽铜官山矿案曹引起了多方关注,其中清政府更是采取了多种措施,以促使旷案的尽旱结束.在矿案的交涉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100.
中国与西方国家之间全面大规模的正面接触从明末开始,到18世纪跌入低谷。不过,要追溯其最近的源头,至少应该追溯到元代。本文就元明清时期中西之间的互动情况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