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6篇
  免费   2篇
教育   540篇
科学研究   2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17篇
信息传播   24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一直以来,《儒林外史》是中国古代小说研究的重点和热点之一。近五年来,学者们的研究热情不减,取得了很多成果,同时也存在一定的不足。文章试从文献研究、作品思想研究、作品语言研究等九个方面对近五年来相关《儒林外史》的研究作一番爬梳整理,并给予客观评述,以求为《儒》研究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42.
刘勰声律论主张文章的声韵应该有和音乐一样的乐律,但这种声律是自然的声律,这和沈约追求的人为声律是不同的;文章的声律可以在字音平仄及双声叠韵字的运用上去追求,在“作韵”(同声相应)和“选和”(异音相从)上去追求;追求声韵也要和情韵统一在一起,二者不可偏废。  相似文献   
43.
雁翼在其著作中对于开始分行写日记、开始练习写作、开始学习文学创作、开始文学创作等说法区分不严格,对于读者容易产生误导,现作者雁翼已去世,这些问题或硬伤已死无对证,这些问题都必须要搞清楚。这些问题不搞清楚,雁翼研究根本无法展开。关于雁翼文学创作活动开始的时间问题是最重要的问题之一,雁翼开始分行写日记、练习写作、学习文学创作都不是雁翼文学创作活动开始的时间。  相似文献   
44.
《文艺阵地》是抗战时期一份重要的文学期刊,其强大的生命力、影响力引人注目。从编辑学视角切入,分别探讨了《文艺阵地》的与时偕行的编辑理念、拦目设置的人性化理念、编创结合的编辑之路三个方面,较为恰切地给出《文艺阵地》的编辑策略,以期为文学期刊的编辑提供一些参照。  相似文献   
45.
以往对韩寒的研究已形成三条线索:一是韩寒的文学,如语言、人物、主题、手法等方面;一是与韩寒有关的事件,如“方韩大战”、“韩寒告百度侵权”;一是韩寒的多重身份如“叛逆差生”、公共知识分子、网络意见领袖、商人等.2012年对韩寒的研究总体上也是沿着上述三条线索进行.这三条线索互相交叠,研究成果各具风貌,但也存在着一些空白.  相似文献   
46.
对于文学史的研究一直是整个文学研究体系中的一个非常重要而富有学术意义的话题。本文是一篇史料述评性的文章,主要集中评述1985-1988年间关于当代文学史研究的诸种观点。那既是一个对当代文学史讨论相对集中的年代,又是提出了许多重要观点——至今对我们仍有重要参照价值的观点的时代。将这些观点在这里集中评述,可以使我们重回那个时代的语境,或许会激起我们关于文学史写作新的灵感。  相似文献   
47.
文学制度悖论归根结底是主体与意识形态国家机器之间的矛盾,主体在文学传统、价值追求的悖论和文化资本的争夺中,处于一种被询唤的尴尬境地,制度写作为主体提供了有效的文化策略.  相似文献   
48.
中国古代判词的发展演变和特点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古代的判词出现的比较早,在唐代达到了成熟并产生了分野。一路走向文学,变为纯文学或融入叙事文学之中;一路继续延续自己作为法律文书的特点。但是后者的散文化、通俗化等文学性特点不仅使中国判词具备了文学价值,而且为作为法律文书的写作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模式。  相似文献   
49.
卡西尔的"符号学美学"理论是建立在他的人类文化哲学的体系之上的。他认为美是人类审美经验的符号,是人类心灵知觉的观照形式。  相似文献   
50.
先秦诸子和刘勰等我国古代思想家及写作理论家大多是以朴素的辩证观、系统观为指导认识写作现象的,因此,他们虽然没有提出现代“语境”这个概念,但他们对语境的认识已相当全面、深刻,与现代语境理论有惊人的相似之处。现代语境理论的出现从某种意义上说明了写作理论向古代写作理论的辩证观、系统观的复归是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