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07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2343篇
科学研究   22篇
体育   24篇
综合类   144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9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66篇
  2014年   211篇
  2013年   152篇
  2012年   213篇
  2011年   274篇
  2010年   204篇
  2009年   184篇
  2008年   185篇
  2007年   225篇
  2006年   180篇
  2005年   155篇
  2004年   151篇
  2003年   116篇
  2002年   83篇
  2001年   85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陈匪石是为数不多的南京籍南社作家。他不仅在词的创作上极负盛名,而且精于词学理论。他所撰的《宋词举》,奠定了他在近代古典学研究领域里的学术地位。  相似文献   
12.
唐宋时期关于道教理论的探讨以及发展,对苏轼的文化品格、审美情趣和艺术追求发生影响,而通过苏轼对于陶诗的选择又使得整个宋诗的面貌焕然一新。  相似文献   
13.
唐宋刺青习俗是古代文化史上引人注目的现象,目前对这种文化现象尚缺乏历史学、文化人类学以及心理学方面的系统考察。从唐宋变革角度入手,剖析刺青习俗产生的原因、变迁以及刺青者的心理动机,可以认为刺青是由转型期前的政治化社会还原成世俗化社会,由过去的"政治人"还原成"社会人"、"世俗人"的体现,是对传统价值观、道德观的挑战,从某种意义上讲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相似文献   
14.
宋代是我国古代数学发展的黄金时期,其数学教育为宋元数学的巨大成就奠定了基础.宋代数学教育的高度发展和理学思想的兴起是宋代数学发展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学问一直为历代诗人所重视,“以学问为诗”却是在宋代形成的,其源头可以追溯到唐代诗人杜甫。杜甫首先以赋笔写诗和以议论入诗,从而打破了中国诗歌传统的审美体系,开始关注诗歌中的学问典故、字词韵律。韩愈、李商隐为唐人学杜诗最有成就的两位诗人,他们的创作、诗学观直接影响了宋诗“以学问为诗”的形成,“以学问为诗”便在西昆派(以典故为诗)、欧阳修(化用古人诗句)、王安石(以史料入诗)等诗人努力下,到苏轼、黄庭坚达到成熟。特别是黄庭坚的诗学理论的提出,从而使“以学问为诗”从一种单纯的诗歌技巧上升为诗歌创作观。  相似文献   
16.
白居易是唐代创作最丰的大诗人,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在世自辑诗文集的著名诗人。白居易之得名,"在《长恨歌》一篇"。虽然,《长恨歌》与《长恨歌传》的创作旨归不同,但其讽劝倾向与白居易《新乐府》之《李夫人》相同,并且《长恨歌》之感伤与白居易《寄湘灵》诸诗之情爱自伤一致。由于《长恨歌》产生于"少府无妻春寂寞,花开将尔当夫人"之时,所以,笔者认为,白居易《长恨歌》是古今帝妃婚恋与个人情爱自伤的产物,亦即古今三重婚恋悲情的结晶。  相似文献   
17.
后妃干政,历朝多见,既有为维护皇权平稳交替,社会安定繁荣的贤妃。也有为谋得一己私欲而祸国殃民的野心家。纵观历史,总体上是弊大于利。然有宋一代,共有九位后妃十次临朝听政,但都未危及赵宋王朝的统治,这在中国历史上较为罕见。究其原因,与宋代家法的严密,士大夫阶层的监督抵制,对外戚的防范以及后妃自身的约束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18.
魏晋风度在《世说新语》中得到表现,其中最突出的就是饮酒疏狂,对此,宋代词人在行为处事上都存在着隐性接受。唐宋词中"酒"的意象往往不是孤立出现,而是伴随着以疏狂为代表的文人化情感与行为方式。  相似文献   
19.
宋玉的《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讽赋》等作品,刻画了神女、人间女子两类美人。文本表层上,宋玉擅于运用华丽的词汇、优美的句式、夸张的构思等手段来渲染女性美;道德中层上,宋玉对女性美的渲染和夸张,并不停留在官能美的体验描写上,他还把社会伦理意义作为女性美的内涵;艺术深层上,宋玉笔下的美人,面目描写各不相同,具有典型的艺术个性。宋玉对美人的关注和出色的描写,开创了中国文学的艳情主题,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郭磊 《德州学院学报》2011,27(3):93-94,106
斥堠铺和摆铺最初都是为了满足因宋金战事而产生的大量紧急军事情报和军事指令的传递需要而设置的,随着宋金关系的紧张或缓和而几置几废。本文以此为主题,讨论宋金关系的变化与斥堠铺、摆铺废立之间的本质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