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403篇
科学研究   13篇
体育   24篇
综合类   48篇
信息传播   39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在俄国文化发展史上,兴起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白银时代"被称为俄国精神文化的"文艺复兴"时期。在"重估一切价值"的思潮推动下,批判与创新、民主与包容成为那个时代的主流精神。对白银时代的时代精神的研究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白银时代的文化特质。  相似文献   
22.
在20世纪90年代,探索戏剧作家在新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语境中开始了不可避免的分化。创作的分化,是启蒙精神萎缩的表现。但是,精神言说的命运在使人困惑的同时,并没有终结,戏剧的启蒙精神也没有中止。对于具有启蒙精神的戏剧,我们所希望的是这样一种姿态——退守,而不是销声匿迹。  相似文献   
23.
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既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对现代大学重新进行制度变迁与制度设计的再造,更是高等教育领域内的重建运动和制度选择.现代大学制度法治精神的重塑,应在现有法律框架下,依法调整高校与政府、社会的关系以及完善高校内部治理结构.高校与政府关系的良性运行,依赖于"有限政府"的"依法行政",政府对大学管理权限应集中在行政规划、行政监督、行政指导、经费分配等方面,其他事项则是高校办学自主权的范畴.而高校与社会的关系,则表现为公共教育权与社会教育权的博弈与平衡,通过"协调与张力模式"的整合,使二者的关系从索取走向支持、从非均衡走向均衡、从冲突走向融合,从而实现高校与社会关系的和谐发展.高校内部治理结构的完善,应彰显高校的学术逻辑,建构学术权力本位的高校内部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24.
构建现代信息服务中的人文精神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论述了南开大学图书馆在信息服务中构建人文精神的具体做法、体会与收效。  相似文献   
25.
在学校努力升格为本科并向建立一所"国内知名、特色鲜明"的传媒学院目标迈进中,培育和弘扬学校的精神至关重要。本文着重从哲学角度对浙广精神进行了解析,论述了培育和弘扬浙广精神的意义。结合国内外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和规律,对如何培育和弘扬学校精神提出了管窥之见。  相似文献   
26.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分析讨论了中华传统武术在搏击和套路演练中,神与形的相互关联以及神在传统武术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为传统武术对人类"神"的潜能的挖掘与充分发挥起到积极推动的作用。  相似文献   
27.
延安精神是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领导人及劳苦大众在抗战时期继承民族文化传统美德、总结长期革命斗争实践经验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具有典型时代特征的革命精神。在当前激烈就业竞争的社会大背景下,大学生存在着创业理念滞后、艰苦奋斗意志缺失、心理承受能力脆弱、团队集体意识缺乏等问题,导致大学生出现不同程度的创业品行失范。在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中宣传和弘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延安精神,对复兴"中国梦"伟大进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8.
气韵与意境作为华夏民族独有的文论话语,有其深刻而丰厚的内涵,是中国古代文艺批评的重要范畴,古人的很多文论观点都与之相关。把两者联系在一起,发现它们在显"道"、传"神"和要求品"味"诸方面存在着诸多共通性,对此进行研究,或许有助于理解古代诗、书、画、乐的相关论述,对于在全球化语境中的中国文论建设,及至让中国文论中的优秀遗产走向世界也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29.
唐代著名诗人王维以山水田园为表现对象,充分调动各种表现技巧,运用多幅动态画面,营造出了空灵、寂静和物我相融的意境,使其作品呈现出一种禅趣之美,这不仅极大地丰富了诗人自己的艺术视野,而且也有力地开拓了中国古代诗歌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30.
马克斯.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对新教伦理和资本主义精神的选择性亲和关系进行了探讨,二者借助理性行动这个媒介作用于资本主义,使得现代资本主义独在西方成为可能。部分学者对韦伯命题的唯心论和一元论倾向的质疑有失偏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