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6篇
教育   436篇
科学研究   43篇
体育   18篇
综合类   34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50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研究了信息差激励方法实施的作用、原则、条件和效果,进一步例证并说明信息差激励方法在英语教学实践中的普适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62.
科技英语词汇的生成和翻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科技英语词汇的生成从其技术形态上来说主要有三类:一类是借用英语中原有的词,赋予新义,即日常词语的专业化或同一词语多义化;另一类是外来语的吸收;第三类则是新造的词。翻译这些新词时,应认真分析其各个组成部分的含义,运用构词法知识,把握其语境,根据上下文,方能做出准确的判断。  相似文献   
63.
在率数理论(Ⅰ)的基础之上,对莘数范围内解方程的问题作了初步的探讨,使一些在经典数系中无解的方程得到了解  相似文献   
64.
1IntroductionThephenomenaoccuringinultrarelativisticcentralcolisionoftwoheavyionsmakeitpossibletosettlethequestionwhethertheQ...  相似文献   
65.
对翻译工作者来说,译文的准确、简洁和文采是共同的追求,翻译文学作品是如此,翻译政治文献也应如此。然而,政治文献中高频率用词的翻译,如何做到既简洁达意、又不单调重复,给译者提出了挑战。十七大报告的译者在翻译“发展”、“建设”这两个高频率用词的时候,采用了同义替代法、省略法、合译法等手段,得到了良好的效果,但仍暴露出一些问题和不足。  相似文献   
66.
节气与星宿在我国古典诗词中屡见不鲜,从古至今,无数的文人墨客借助节气与星宿的意象抒发自己的感情。本文通过对古典诗词中节气与星宿的翻译进行探讨,指出要译好这种文化色彩词,就要充分考虑到这些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应采取不同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67.
对于过失引起纯粹经济损失的赔付是理论界及实务界中面临的共同难题。通过上百年的发展,英美法、德国法在这个问题上已建立了各具特色的的责任排除规则,但英美法和德国法又分别采取过失侵权行为类型化和纯粹经济损失“权力化”对责任排除规则进行突破。我国侵权行为法应采取一般条款及类型化的方式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68.
青岛方言是一个新兴且具有研究价值的方言。《青岛市志·方言志》中共有317个同实同名词,它们与普通话词汇在形式与意义上都具有可比性。定量统计的结果是,青岛方言同实同名词与普通话词汇在形式上既有音节对等与音节不对等的区分,又有二元对偶和三元对偶之分;意义上又体现了形态陪义、动态陪义和颜色陪义的差别。  相似文献   
69.
称谓语在日常交际中普遍使用,恰当地使用称谓语是交际能力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汉语称谓系统的多样化和多变性是产生称谓变异的主要动因。称谓变异的主要表现方式包括自称变异、对称变异和叙称变异等。此类称谓变异的语用机理可以在语用顺应论框架内得到进一步的描述和阐释。了解汉语称谓的变异性问题有助于我们准确和恰当地运用称谓语,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最终顺利地完成交际任务。  相似文献   
70.
黎锦熙语法体系中所用的一些曾经沉寂的术语,近年来又重现于学术著作,并具有其他术语难以替代的作用。"补足语"在当代语言学中作为一个重要术语指包括宾语在内的一类重要句法成分,与黎氏语法中的补足语有相通之处。而汉语语法现有的"补语"虽然英译相同,却不是一个通用的语法概念,无法代替补足语的作用。名词的"位"是词类与句法成分之间的中间层次,近于"论元"这类当代语言学的中间层次术语,对刻画语法规则富有作用,不是所谓的多余层次。"代名词"、"指示形容词"等术语带有明确词类属性,比含义笼统的代词更便于用来阐述语法规则。这些黎氏术语比一些汉语特色的后起术语更适合进行跨语言对比和语言共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