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3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405篇
科学研究   14篇
体育   10篇
综合类   66篇
信息传播   40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119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104篇
  2011年   146篇
  2010年   120篇
  2009年   111篇
  2008年   118篇
  2007年   129篇
  2006年   126篇
  2005年   101篇
  2004年   102篇
  2003年   84篇
  2002年   66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张翠 《科教文汇》2011,(17):68-69
人们对李煜词思想内容的评价,在"人民性"、"爱国主义"等方面的争论相当激烈。有人甚至认为李煜作为一个封建时代的昏君,他作品的思想内容是没有什么可取之处的。本文从李煜的身世出发,结合他的词作,反映其个性情感。李煜用生命和血泪谱写的这些华美辞章使他作品获得了长久的生命力,风韵万千,流传千古。  相似文献   
72.
余额宝是由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宝公司与基金管理公司合作,为支付宝客户提供账户余额增值的一项服务。余额宝以其独特的金融创新性及飞速发展的客户占有率引起了金融市场的高度关注和讨论。在深入分析余额宝创新性运作模式及产品定位差异化、营销渠道、技术应用三方面创新性特点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其对中国商业银行的启示,对商业银行的发展提出了重视"长尾"市场份额、拓展互联网营销渠道及制定大数据经营战略三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73.
余达父生活于清末至民国中叶,其诗深受百年家学、晚清诗风和杜甫、李商隐、苏轼等人影响,沉郁劲健,笔力兀傲;用典宏深,声调高朗,内容、语言和风格体现出多样化和丰富性特征。他转益多师,自成一家,是贵州乃至全国最优秀的少数民族诗人之一。文章从百年家学渊源、传统文化滋养、清末诗风熏染、诗友文朋砥砺四个方面探析余达父诗歌渊源。  相似文献   
74.
《左传》《国语》中记载的《易》例,是探讨春秋时期《易》学的重要根据。《左传》《国语》中引《易》例有二十二事,可分为非筮占类引《易》和筮占类引《易》两类。对这些《易》例的归类分析,有助于探讨春秋时期的筮法以及《周易》在当时的应用。春秋时期卜、筮并用,占断吉凶的依据不限于《周易》,得到卦象的方法也未必是《周易·系辞传》中所记载的大衍之数起卦法。《周易》卦爻辞的写作目的本是系统地阐述吉凶之理,故判断吉凶未必通过卜筮。“某卦之某卦”有时用来表示爻题,有时则表示变卦,不可执泥其一。朱熹在《易学启蒙》中提出的断卦原则,或于史无徵,或与史相左,当非先秦古法。  相似文献   
75.
嘉业堂刻《章氏遗书》本《文史通义》标注有目无文的《士习》一篇,其实并未逸失。《士习》篇最早由周作人从十万卷楼抄本《实斋全集》中发现,并刊布在《国立华北编译馆馆刊》1943年第2卷第5期的开卷第一篇。由于时值日本侵华,且《馆刊》流通不广,这一发现并未引起学界的注意。十万卷楼抄本《实斋全集》今藏国家图书馆,经查阅,《士习》篇确实保存在第5册之中。《士习》并非如周作人跋语所说是《文史通义》内篇《知难》的初稿,而是《感遇》篇的初稿。通过《感遇》与《士习》16则歧异文句的文本比勘,可微观考察章学诚对著述删润写定的不同形式,并进而体察章氏学术思想与行止心境的变迁。  相似文献   
76.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中国文坛,余华早期小说之独特叙事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存在,以大量"真实"的细节构建故事,推动情节发展。这些"真实"的细节形塑了故事情节的荒诞性,拉伸了故事的张力,深化了故事的内涵。这种细节的真实与情节的荒诞的对立,是余华早期小说最为鲜明的叙事特色。  相似文献   
77.
“关公战蚩尤”是一个在山西地区流传很广的神话传说。关公与蚩尤本是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人物,在这则神话中却“战”到了一起。通过文化要素分析法,我们对“关公战蚩尤”的四大文化要素:盐池与蚩尤、关羽、道教,进行具体分析,以弄清这四大要素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相融合,并成为一个整体,从而揭示出这则神话得以形成的合理轨迹。  相似文献   
78.
晋南地区是我国旱作农业的起源地之一,自古以来便是全国重要的农区。然而,在唐虞早夏时期,伴随着剧烈的社会环境变迁和史前全球性气候事件下当地自然环境的逐步演变,从农业技术选择的角度上来讲,当地先民们,在传统旱作农业依然占主导地位的前提下,局部性地采取了稻作农业技术,使得稻作农业在晋南地区经历了从无到有、并获得进一步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79.
清代戏曲家张坚一生著述颇丰,尤以《玉燕堂四种曲》知名当世。然而后代岁月流转,资料湮没,人们只知其曲而不知其人。今裒辑资料成张坚传记及年谱简编,以期为治曲考古之助。其间对于张坚生平事迹、家世背景、与鄂尔泰之因缘、与袁枚和杨潮观等人之交往一一考索,于张坚一生际遇及心态演变也做了相应描述。  相似文献   
80.
关于《世说新语》何以不收陶渊明的原因,各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诸家观点有其合理成分,但也仍有可商榷之处。将讨论重点置于东晋的时代风尚与《世说新语》的甄选标准,认为陶渊明的农本思想、抱朴含真理念、拙于言辞的定位以及高士之隐的追求等方面,与《世说新语》中名士们所崇尚的贵族化风流、人工美、崇尚清谈和好“通隐”等相背离,这才是导致陶渊明事迹不见于《世说新语》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