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32篇
  免费   100篇
  国内免费   81篇
教育   14501篇
科学研究   1178篇
各国文化   33篇
体育   159篇
综合类   686篇
文化理论   8篇
信息传播   548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73篇
  2022年   120篇
  2021年   216篇
  2020年   324篇
  2019年   233篇
  2018年   132篇
  2017年   152篇
  2016年   151篇
  2015年   418篇
  2014年   1039篇
  2013年   1101篇
  2012年   1512篇
  2011年   1492篇
  2010年   1044篇
  2009年   920篇
  2008年   1108篇
  2007年   1330篇
  2006年   1223篇
  2005年   1099篇
  2004年   885篇
  2003年   865篇
  2002年   653篇
  2001年   483篇
  2000年   304篇
  1999年   79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教学问题主要是教师语言行为问题;注重教师语言行为的品质是学校教育的优良传统;教师队伍语言行为的品质关系着教育改革的成败。  相似文献   
82.
预制语块与大学英语作文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预制语块的研究成果,从二语习得的角度,论述了预制语块在英语作文教学中的三个优势。利用预制语块进行作文教学,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传授语块学习的知识和策略,鼓励学生“死记硬背”,以及增加语块输出机会,这样才能为大学英语作文教学找到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3.
英语教学无论是“教”的难度还是“学”的困惑,都是毋庸置疑的。通过让学生了解所学语言的历史、语文化和其他与语言相关的诸多知识,提高语言学习的兴趣,从而实现学生快乐学习英语。  相似文献   
84.
语文课程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培养语感。本文以语感为切入点,简略回顾了语文单独设科以来的语文教学实践历程,区分了“混沌化”和“科学化”这两种观念和做法,并指出语感培养应依靠语文教学的“混沌化”,而非“科学化”。  相似文献   
85.
废名的长篇小说《桥》被誉为一部“破天荒”的“创格”作品。它在语言层面表现为一种“象喻”的特征,大量运用“转喻”和“隐喻”,既表现了艺术思维的具象性,也表现出作者对理趣与观念的钟情。同时,废名的比喻还兼有一种叙事功能。论文正是力图从语言的层面具体揭示《桥》的诗性特征的生成,并试图提供一种解读文本的微观诗学的视角。  相似文献   
86.
语言应该成为思想比较的一个起点,不仅仅是比较语言学的起点,更应该是一个哲学的起点。从语言的维度对中西哲学思想进行比较并不多见,而选择将语言置于怎样的高度来进行比较无疑又决定了比较的深度和效果。经历了20世纪西方哲学的语言转向,语言已经不仅仅是语言学内部的问题,许多哲学家都对语言作出了诸如解释学、符号学和存在论等等独具原创的界说。中西哲学思想和文化内涵的比较首先应该求助于对两种语言自性的体认和解读,中西语言的结构性差异与音形义法诸分歧无疑是左右两种思想底蕴的基元和首要条件。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对传统古汉语文言的性状和现实做出更加合乎理性的认识和判断。  相似文献   
87.
我国新的英语课程标准倡导任务型语言教学途径,给广大外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任务型教学中外语师资教育也变得越来越重要。文章着重探讨了任务型教学对外语教师的要求及在此背景下外语师资的培养策略,包括任务型教学理论知识的学习,开展任务型教学反思,组织或参加任务型教学专题研讨会等。  相似文献   
88.
文化人类学方法可以确认《九歌·少司命》主角的月亮女神身份。“娥奔月”系由语言疾病导致的假神话 ,其背景则是女神在神话、文化中的地位失落  相似文献   
89.
以 8 0 86/ 80 88汇编语言为例 ,通过两个程序的介绍 ,加以比较、分析 ,指出对汇编语言的理解与应用不能简单只留在指令的字面意义上 ,应清楚指令的实际执行的情况  相似文献   
90.
刘苏及其诗歌都是由生命唯灵论运作而建立起来的作为人灵的痛苦世界.刘苏的诗歌意义基于生命时间的深处和精神空间的至高点,穿行于无限的起点和终点而将精神诗歌写作提升到为一种本质的宇宙意义上的人道主义精神,坚定地在诗歌的本质语言的方向上持存这种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