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74篇
科学研究   14篇
体育   12篇
综合类   11篇
信息传播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大学生考试作弊,尤其是在英语考试中作弊,已成为大学校园里见怪不怪的现象,它不仅破坏了考试公平、公正的原则,而且败坏了良好的学风和校风。不健全的法律制度和不完善的考试管理机制是大学生考试作弊的主要原因之一。基于此,通过考试作弊开除学籍的法理分析,对大学依法治校、依法治考进行反思。在此基础上,建议建立健全大学生的诚信机制,建立学生诚信档案;改革教育评价体系,注重学生实际能力;通过立法形式规范考试管理,以期进一步净化大学考试环境。  相似文献   
12.
陈蒲晶 《科教文汇》2011,(4):161-162
高校考试违纪现象层出不穷,本研究具体探讨大学生考试违纪的心理原因及考试违纪后的心理状态,并提出对考试违纪学生进行心理援助的具体办法,包括情绪缓解、认知转变和学业规划三部分。以此来帮助考试违纪学生更加务实、乐观、积极地开始新一轮的学习生活。  相似文献   
13.
随着信息化网络时代的到来,全世界每个角落都广泛使用着计算机网络技术,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然而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深入发展,网络信息安全也成为了大众普遍关心的焦点.对计算机网络欺骗和嗅探技术进行分析,对网络欺骗的主要原理和技术以及嗅探技术的原理、预防、检测和应用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4.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杭州下沙高教园区的某高职院校抽取280名在校学生,采用杜金等人根据计划行为理论编制的大学生考试作弊行为意向问卷,进行高职学生考试舞弊行为的调查。调查数据以相关关系和逐步同归分析等数据统计方法进行分析,探讨高职学生考试舞弊行为及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5.
考试作弊的成本分析及其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是理性的利益行为者,人从事某种行为会考虑其相应的收益。目前考试作弊的现象愈演愈烈,是由于考生考试作弊的收益远远大于其所付出的成本。通过提高考试作弊的成本可以控制考试作弊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关于高校学生考试作弊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校学生考试作弊屡禁不止,其原因在于社会上诚信缺乏的影响,利益的驱动及学校教育上的放任。大学生作弊的态度有:虚荣、投机、冒险、不平衡、讲义气等。对此,学校应进行综合治理:加强诚信教育,完善监督机制,加大惩处力度,改进考试方法。  相似文献   
17.
关于高校学生考试作弊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学生考试作弊是校内外的一个热点问题。考试作弊影响高校的学风、校风,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危害社会文明。本文从高校学生考试作弊的原因入手,分析学生为什么想作弊、能够作弊和敢于作弊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综合治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武当道教将儒家纲常与成仙信仰紧密结合,突出“忠孝仁义”,宣扬“善恶承负”,提倡“诚信不欺”,并假神道设教,以“真武神”的威力驱使信徒去奉行其伦理道德。与此相应,武当山道教建筑的风水格局,也深刻体现出儒家宗法等级伦理观念。  相似文献   
19.
A thorough understanding of academic dishonesty and the students who engage in it is necessary to develop appropriate policies and educational interventions to discourage such actions. The present study examines the frequency of academic dishonesty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i.e. gender, course enrollment, and grades) of students who engage in distinct forms of the behavior by surveying undergraduates at a large public university in the USA. Of 292 students, 57.19% reported some form of academic dishonesty in the previous six months, with cheating on a test being the most frequent form (51.71%). Men and students in a study strategies course had a significantly higher report rate for both plagiarism and making false excuses in comparison to women and students in a science course, respectively. Low grades corresponded with high rates of academic dishonesty, specifically in terms of having provided false excuses. Implications for college teaching setting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20.
考试作弊的博弈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进 《安康学院学报》2008,20(1):117-118,122
杜绝考试作弊行为是高校教育的重要举措。分析了大学生作弊的原因,在此基础上运用完全信息静态博弈理论分析监考老师与学生的博弈模型,并进一步提出防止作弊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