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37篇
  免费   114篇
  国内免费   26篇
教育   4162篇
科学研究   635篇
各国文化   8篇
体育   135篇
综合类   263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27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88篇
  2020年   177篇
  2019年   157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66篇
  2016年   86篇
  2015年   152篇
  2014年   354篇
  2013年   429篇
  2012年   519篇
  2011年   544篇
  2010年   343篇
  2009年   326篇
  2008年   319篇
  2007年   384篇
  2006年   367篇
  2005年   327篇
  2004年   238篇
  2003年   183篇
  2002年   135篇
  2001年   85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31.
陈慧 《中国地质教育》2006,15(1):137-141
作者通过对国内外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典型个案考察,总结分析有益的经验,以期对构建具有中国特色校园文化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32.
This paper considers the use of evidence for government decision-making using ethnographically informed data from the lived experiences of those involved in British cultural policy. It does this in order to engage and extend work that has sought to defend bureaucratic forms of activity. The paper offers an empirical case study of how the civil servants’ ethic of office [DuGay, P. (2008) ‘Max weber and the moral economy of office’, Journal of Cultural Economy, vol. 1, no. 2, pp. 129–144] is reinforced by the identity of the social scientist. The use of social science in policy advice is a moment where the bureaucrats are able to distance themselves from political decision-making, thus reasserting an important aspect of civil service practice and identity. However, as the latter part of the article illustrates, the dynamics of cultural policy-making, in particular the use of economics, situate the role of social science as paradoxical. It is both supportive and corrosive of the bureaucratic ethic. This paradox is the basis for a critical perspective on the ethic of office as deployed in contemporary government.  相似文献   
33.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变化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传统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已不能完全满足现代工业化发展对人才的要求。高端技术技能型本科是近年来为适应现代社会、经济和技术发展的需要提出的一种新的教育类型。目前,高端技术技能型本科人才培养相关的理论研究及试行经验均未成熟,普遍存在对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内涵等认识不够清楚的问题。本文依托四川省教育厅关于开展高端技术技能型本科人才培养改革试点的背景,通过对普通本科、应用型本科、高职专科三种层次的人才培养目标对比分析,并结合土木工程专业特点,初步提出了土木工程专业高端技术技能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揭示了其内涵。相关成果可以为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34.
交通规划软件实验教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总结了交通规划软件实验教学的特点以及其实验教学的主要内容,探讨了交通规划软件实验室教学思路。主要教学形式和方法。  相似文献   
35.
我国民事诉讼理论目前以"二元论"作为通说,由于在实践中存在着一些误区,如把诉权视为审判权的产物、无视当事人的主体地位等,造成一些侵犯当事人诉权的现象.这需要从理论上对诉权做出准确定性,建立起诉权人权化的思想,真正重视当事人及其诉权,从而实现从法官公正到法律制度的公正.  相似文献   
36.
论法人分支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人分支机构是法人的组成部分 ,具有从属性、区域性、职能性三个特征。在我国民事立法中 ,应当赋予法人分支机构限定性民事主体资格。在民事活动中 ,一般情况下先由分支机构承担民事责任 ;当分支机构的财产不足承担时 ,再由所属法人补充责任。在民事诉讼中 ,法人分支机构具有独立的诉讼主体资格。澄清有关法人分支机构的认识在立法和司法上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7.
把科举制放在儒家文化的大背景下考察,可以发现科举制是封建专制主义与儒家德治主义相结合的必然产物。但是,由于儒家德治主义以德取士的人才观是以伦理主义为价值取向,而科举制的实际运作过程却是以智识主义为价值取向,两者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冲突,科举制不但难以实现儒家德治主义以德称位的政治理想,而且也不可能转纪为现代的文官考试制度。  相似文献   
38.
五四宪法的颁布为新中国公民权利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法律基础。新中国公民权利理论与实践的开局是好的。但是,从1957年夏起,新中国的法制建设却急转直下,而到了文化大革命,公民权利的破坏更是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公民权利之所以在1957年以后受到严重的挫折,并不是偶然的。这与当时的社会历史状况有着密切的联系,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三点:即人治思想的泛滥,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以及淡薄的法律意识。  相似文献   
39.
本是对蒙元时期的特殊商业现象——斡脱进行研究。首先,对蒙元时期的斡脱语义进行了分析,认为在蒙古族中早就有发这个音的词,后来西域人到蒙古国后,这个词出现了多种意义,其中之一是成为一种商业的专称。其次,本重点论证了斡脱作为一种民事行为相当于现代的信托行为。最后,对斡脱作为信托在蒙元时期商业活动中的作用进行了评估。  相似文献   
40.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及其深入发展,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后与世界经济的融合,我国的简易事诉讼程序愈显弊拙,与政治、经济和社会各业发展的要求相去愈远,因此,必须对其进行理论与制度的重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