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14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16篇
教育   1692篇
科学研究   170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72篇
综合类   85篇
信息传播   5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68篇
  2014年   191篇
  2013年   159篇
  2012年   205篇
  2011年   213篇
  2010年   145篇
  2009年   127篇
  2008年   129篇
  2007年   151篇
  2006年   116篇
  2005年   98篇
  2004年   78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我国教育社会学研究的回顾与前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国教育社会学自恢复以来,经过20余年的发展,形成了两种理论框架(注重体系和问题取向)及两种理论视角(社会学和教育学),具有了初步的学科自我意识。但总的说来,目前中国教育社会学研究似乎进入了"高原期",有待新的提升与突破。  相似文献   
182.
刘庆邦对儿童世界的关注应该是他小说创作的第三大主题.他以独特的儿童视角绘制出一方感伤、悲悯和压抑的儿童天地,这在某种程度上与他的童年经验有关系.  相似文献   
183.
[目的/意义]人类社会在从信息社会向后信息时代过渡的进程中,正在经历从"信息"向"智能"的跨越。在大数据环境和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双重因素作用下,知识融合作为知识化和智能化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为完善知识服务、智慧服务、催生高级智能形态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技术支撑。开展基于全学科视角的知识融合调研,扩展知识融合研究视域,为全面阐释知识融合研究现状,构建统一的知识融合理论研究框架提供借鉴。[方法/过程]本文采用定量与定性结合的文献分析方法,分析不同学科视角下知识融合研究现状,归纳知识融合在不同学科中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关注的问题、知识融合涉及到的因素、知识融合的应用场景等。[结果/结论]知识融合研究属于多交叉学科领域,概念边界模糊,研究领域分散,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研究框架。本文通过文献调研,在充分总结既往知识融合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划分知识融合的研究取向,为知识融合研究提出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84.
文章通过对孔子和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进行描述性的探讨,比较分析了两种不同文化背景和地域下产生的教育价值观的共性与差异,目的在于促进东西方教育思想理论和实践模式的相互理解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5.
《沉香屑第一炉香》故事情节上未见新意,它的成功主要是得益于张爱玲对于题材的处理和叙事手段的运用。因此对这一文本的分析,如果仅仅停留在一般意义上的艺术特色的总结上,是不足以挖掘出它的深层艺术魅力的,这里拟以分析作品的叙事学理论为依据,从叙事视角的选择和叙述时间的巧妙控制这两个具体的叙事元素入手,来阐释张爱玲独特的叙事策略,揭示其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86.
借助当代叙述学业已取得成果的某些理论术语和话语空间,以中国明末时期冯梦龙的“三言”和意大利文艺复兴初期卜迦丘的《十日谈》作为文本,集中探讨它们在叙述体态和叙述立场的特征,通过异同的比较分析,在叙述学的意义上对中西方古典短篇小说的叙述规律和功能方式进行一定的审视和观照。  相似文献   
187.
小说的现实性、幽默性和情感性构成其反映社会的独立意识,它决定小说形象塑造的思想意识倾向和审美倾向;小说作为意识形态中的一种认识形式,应该做出对存在中痛苦的关怀——这份关怀既是痛苦情感的宣泄、创痛的抚平,更是对未尽意、未完成的愿望和在未来实现理想的永久希望。  相似文献   
188.
百年来,人物研究在视角和方法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主要表现在传记的编纂、评价标准的转变、心理史学等方法的运用以及最近出现的社会史取向等方面。这些变化有力地推动了人物研究的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189.
用户视角下网络健康信息质量评价标准框架构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意义]探索用户视角下的网络健康信息质量评价指标,构建其评价标准框架。[方法/过程]选取年轻用户和中老年用户为样本,三个健康网站为实验对象,采用实验法和半结构化访谈法探索并构建网络健康信息质量评价标准框架,并使用问卷调查法对其进行修正和完善。[结果/结论]构建了由内容和设计两个一级指标及七个二级指标、七个三级指标组成的评价标准框架,并且发现不同性别和年龄的群体对网络健康信息质量评价标准有所差异。最后从健康网站本身、普通消费者、网络监管机构和医学领域工作者四方面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有助于健康信息网站的建设和网络健康信息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0.
超前思维是人们超越于存在的意识与思维 ,对于指导人们的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从超前思维的含义及基本特征出发 ,论述了具有前瞻性特征的教育事业 ,其教育目标的实现依靠教师工作的超前性 ;超前思维是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心理基础 .同时探索了教师形成超前思维的三条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