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45篇
科学研究   4篇
体育   9篇
综合类   18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91.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教育教学重要目标之一,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其社会的重要性越来越凸现出来.创造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形式多样、切合实际和符合学习规律的课堂教学.因此,课堂教学是贯彻创新能力培养的主渠道.体育教学中同样担负着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任务.那么,怎样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呢?笔者通过对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一种科学的、行之有效的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从而更好落实素质教育,为当前教学改革服务.  相似文献   
92.
教育的发展趋势必然是高度重视学科的交叉,特别是文理学科的交叉。在人才培养中,科学文化、科学教育与人文文化、人文教育的交融是未来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因此,对理工科院校的英语专业学生的科学意识和工程意识的培养重要而迫切。  相似文献   
93.
加强和深化大学生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的原则;坚持辩证、历史、发展、客观的原则;坚持实践检验,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原则;坚持古为今用,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原则。  相似文献   
9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形态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根基思想基石,也必定是当前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心环节。而当代中国已步入信息化社会,网络以其强大的功能对人们的生活产生深刻影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中心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必然会对当代人的思想产生积极深刻的影响,有利于更好地树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以促进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95.
改革开发三十年来,城乡的办学条件差别已经迅速缩小,但校外教育的差距仍然巨大。本文通过对四川省郫县校外教育资源及运用情况的调研,发现新增加的可开拓校外教育资源十分丰富。我们认为,应成立农村社区教育共同体,充分整合利用校外教育资源,积极推进农村校外教育,帮助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96.
本文对在高职服装专业课教学中,如何"既教书又育人"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7.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职业教育模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高职教育正步入能力本位的培养目标时代,能力本位的高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模式是能力本位的现代职业教育精神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领域的回应。这种教育模式是师生双方精神敞开的互动交流,是民主、平等、沟通、合作、互动、交往、创造、生成、以人为目的的教学。虽然能力本位的高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模式成为我国高职院校普遍的教育现实为时尚早,但作为现代职业教育模式教学改革的方向和新的教学精神应是无可争议的。  相似文献   
98.
《语言学纲要》是中央电大开放教育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课程,本文通过这门课程的教学实践,探索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转变学生观念,并在教学过程、教学方法上做出相应的调整,以构建符合开放教育本义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99.
内容丰富的德政学说是孔子儒学理论体系中最可宝贵的一朵奇葩。从“爱民”到“富民”、从“教民”到“安民”、从“举贤”到“正政” ,这些内涵深刻的德政思想 ,无不如中天红日 ,光彩四射。它不仅在历史上曾发挥过积极作用、产生过深远影响 ,而且就是到了今天 ,对于我们推行“以德治国”的伟大方略 ,尤其是对于加强干部队伍的道德建设 ,也是仍然有着不朽的借鉴价值和积极的启迪意义的。  相似文献   
100.
当前,部分大学生的价值观、荣辱观严重缺失,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加强大学生的荣辱观教育。必须建立健全教育机制、示范机制、评价监督机制、社会实践机制和网络监控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