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1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74篇
科学研究   52篇
体育   6篇
综合类   24篇
信息传播   2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81.
近年来,夫妻间为保证感情不出轨所签订的"忠诚协议"在学术界、司法界产生了较多的法律争议.因此,对婚姻"忠诚协议"进行法律效力分析是很有必要的,不仅可以平衡当事人的利益,矫正认识误区,而且可以统一司法实践中的效力判断标准,维护婚姻家庭的和谐及社会的稳定.从我国现行法律和社会角度分析认定婚姻"忠诚协议"无法律效力,夫妻忠实...  相似文献   
182.
城市地下管网是城市的"生命线",为城市生活提供必要保障,但是由于相关法律制度不健全,责任追究机制缺失,使得侵权事故层出不穷,屡禁不止,受害人求偿无门。在论证城市地下管网是公有公共设施的基础上提出将城市地下管网侵权纳入国家赔偿范围。公有公共设施侵权民事赔偿有其局限性,并且不利于控制和规范行政权力,而国家赔偿有国际先例,具有现实的借鉴意义,将城市地下管网纳入国家赔偿不仅能更好地规范行政权力,同时也能快速高效地实现受害人的权益。  相似文献   
183.
以2001—2013年中国专利行政执法统计数据为依据,通过分析专利行政执法案件的年度数量、区域分布、案件类型及执法协作情况等信息发现:专利行政执法案件量快速增长,总体上是法院案件量的三分之一;专利行政执法工作地区差异明显,不同省份的专利执法力量不平衡;专利侵权案件中权利人主动撤诉较多,处理结果主要为调解结案;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以查处标识类假冒专利产品及其销售的案件为主;专利行政执法的跨部门和跨区域协作机制已基本建立。  相似文献   
184.
近年来,涉外定牌加工是否侵犯国内相同或者类似注册商标的纠纷层出不穷,相关判决也随着理论认知的深入而不断改变。新《商标法》第四十八条将商标的使用限定于"用于识别商品来源",第五十七条将商标侵权情形进行细分并对"同种商品上使用相同商标"情形外的侵权形式增加"容易导致混淆"这一要件。这两项修订将直接影响今后实务中涉外定牌加工行为的定性。  相似文献   
185.
虚假广告侵权使得受害人的损害真实存在,而法律给予的救济却并不完善,其结果就是受害人在理论上可以得到救济,在实践上经常无法享有救济。为了实现对受害人的有效救济,应建立有效的虚假广告侵权行政救济模式。在此框架下,受害人取得行政法律关系主体资格,有权利向行政机关依法投诉,请求行政机关给予受损权益法律上的行政救济,使自己的合法权益得到最充分的保护。  相似文献   
186.
187.
分析了青奥会知识产权的主体、客体以及青奥会知识产权的侵权形式。针对青奥会多种侵权形式应采取协商、调解、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和刑事诉讼等多元化的救济措施,才能保护好青奥会知识产权的商业价值不受侵害。  相似文献   
188.
随着网络技术不断更新,微博作为一种新型的网络信息沟通平台,在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同时,必然对传统著作权保护的内容提出挑战,新的著作权侵权方式随之而来。在微博享受著作权保护的前提下,分析微博著作权侵权行为的具体表现,旨在提出规范微博著作权侵权的立法思考。  相似文献   
189.
商标近似不一定构成侵权,只有在能够造成混淆可能性的情况下才构成侵权。包括最高人民法院在内的我国各级司法机关最近公布的一些案例已经突破了《商标法》第五十二条第(一)款规定,在这些案例当中,人民法院虽然认定商标近似,但仍判决不侵权,其依据就是是否产生了混淆可能性这一新的侵权判断标准。从司法机关公布的几则最新案例及国外的一些判例中总结出判断"混淆"应考虑的因素主要包括:商标的显著性、商标的独创性、商标的历史发展过程、被告的主观意图、消费者的范围等。在判断是否侵权时,根据是否会造成一般消费者或者相关公众对产品来源产生误认或者两份商标之下的产品来源是否存在着某种联系这一基本理论,按照一定的步骤,进行逐案认定。  相似文献   
190.
中国加入WTO以来,OEM进入我国并高速发展,每年占有贸易总额50%以上。中国一度被称为"世界工厂",背后却隐含着中国企业的血泪辛酸。充足、廉价的劳动力与原材料,吸引世界各国在中国寻找OEM合作代工生产厂家。从贸易格局看来,中国的出口优势多年来依然为劳动密集型产品,技术型产品的竞争力很弱,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再加上由于OEM企业缺乏知识产权、侵权风险等法律知识与保护意识,使得外商欺骗、疏忽生产、出口货品侵权等法律纠纷大量涌现,中国企业蒙受巨额经济损失,中国的贸易市场也受到了排挤。中国要解决OEM企业的困境,必须从OEM法律纠纷中研究OEM纠纷的类型、成因、现状以及解决方案,揭示OEM在我们贸易中的法律隐患,从而对OEM企业提供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