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1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4篇
教育   857篇
科学研究   87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29篇
综合类   57篇
信息传播   80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149篇
  2012年   85篇
  2011年   96篇
  2010年   83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64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 毫秒
111.
“三农”问题尤其是农业问题的解决理所当然还要靠科技,同时也更需要科技推广。而我国目前的农业科技推广还存在诸多的问题,尤其是涉农知识产权的产业化过程。通过对各种问题进行归整并分析问题存在的根源,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2.
论案件事实信息的法律属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诉讼证据中蕴涵的案件事实信息的收集、运用、识别和认定都应当符合法律规定的原则和程序。诉讼中要突出案件事实信息的法律属性,必须强化民事诉讼中的原被告双方或者刑事诉讼中的控辩双方的具有对抗性的举证和质证、分析和反驳,同时,法官应着重审查原被告或控辩双方举示的证据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并对诉讼证据中蕴涵或留存的案件事实信息是否真实,以及这些案件事实信息是否就是证据事实,这些证据事实是否能够足以证明(即恢复或还原)案件事实,作为定案的根据等进行识别和认定。  相似文献   
113.
全球政治与全球问题研究的兴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政治与全球问题研究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 ,它试图解释和描述全球化背景下全球权力的变化。与传统的国际政治研究相比 ,主要区别在于它超越了国家中心体系及其核心内容 ,如国家权力、国家间关系、国家主权等。它将全球范围内所有国家的和非国家的行为体都作为其研究对象 ,强调全球利益、全球关系及全球价值 ,试图探索主权国家体系之后的世界秩序和模式。这一领域的研究无论从理论上 ,还是从实践上 ,都提出了许多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 ,诸如主权国家地位和作用、国家利益与全球利益的关系、全球性问题的解决及全球治理的方式等。  相似文献   
114.
关于现代教育技术研究的几个热点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迅速发展 ,对这一领域的研究也就会提出许多迫切需要解决的新问题。那么 ,现代教育技术领域目前究竟有哪些主要问题值得人们去探索和研究呢 ?本文根据国内和国际近期的研究动态 ,提出和归纳了几个主要热点研究问题 ,并描述了这些问题提出的依据和研究目标  相似文献   
115.
孙中山从探索民生问题解决途径的过程中, 引发对中国农民问题的认识和重视。认为民生问题的解决, 离不开对农民问题的解决。“五四”运动后孙中山的社会历史观逐渐发生变化, 利民、为民、重民的思想观念促使他转而认识到, 只有发动、组织和依靠农民力量解决农民自己的问题, 才能最终解决民生问题, 取得国民革命运动的成功。  相似文献   
116.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建设教育强国"的战略决策,高等教育既是国家教育体系框架中的关键节点,又是高等教育学的研究载体。高等教育学"捉摸不定"凸显出"硬实""软性""柔情"的层级序列。高等教育学的"硬实"彰显于学科的嬗变历程与逻辑进路,源于学科地位、研究成果、研究队伍与学术精英等结构谱系。高等教育学的"软性"显露了弱化危机,涉及学科逻辑紊乱、解码能力内隐、发展潜力匮乏,外显在主体自我迷失和学科功能异化上,内涵式发展可谓举步维艰。高等教育学的"柔情"始终以"人"为核心进行教育向度的意义生成,促成学科想象力,继而凸显文化情怀和学科魅力。高等教育学的迷惘体现于无坚实的学科"根基",用物性逻辑代替学科逻辑,出现了价值回溯和实践流弊的倾向。高等教育学要正视其研究领域的"多重复杂性"与"不确定性",弥合动态嵌套的层级序列系统,在高等教育的价值证成和通达路径过程中实现学科重构。  相似文献   
117.
论高校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新农村建设中,高校应充分发挥作用,就目前的情况而言,不在于帮助农民做规划、搞设计,而在于着力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健康的精神食粮;在于加大平等观的弘扬,着力为消除二元结构提供对策;在于制度创新探索,为整个社会、整个农村寻求抑制人性之恶的健全机制,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18.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创造性地发动农民开展了以农民为主体的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的武装革命斗争,逐步提出和形成引导小农与完成革命任务结合起来,经济建设为革命战争服务的思想。建国后又提出动摇个体小农私有制,组织合作社,实现农业集体化,即是战胜资本主义,也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和工业化建设需要的思想。保证了在落后国家短期内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实现,大规模工业化建设资金的供给,但也造成了对农民的严重剥夺,基本形成了城乡分治、农民无国民待遇以及毫无社会保障和权利的体制,成为制约现代化进一步发展的严重的“农民问题”。  相似文献   
119.
The pedagogical integration of computing is interesting in educational contexts based on the contributions of Seymour Papert and Wing’s concept of computational thinking. Integrating arts in education can lead to the design of activities using Scratch combined with devices. The main goal is to evaluate the integration of computational thinking in art education making use of technological resources, sensor cards and minicomputers, with a student-centred pedagogical approach. This research assesses the results of a control group of 35 students and an experimental group of 109 students in four different schools, using Mann-Whitney’s U-test for independent samples assessing ‘Active Learning’, ‘computational concepts’ and ‘fun’ scales. Applying data triangulation, and consistent with design-based research, the results of interviews and focus groups reinforced the results obtained in the aforementioned test, providing validity to the study. There are advantages regarding student interest, motivation and commitment related to programming technologies in art and education, particularly pedagogical sessions with music. Handling devices, sensors and Raspberry Pi provides participating students with a factor of commitment and enthusiasm, with significant improvements. Working with coding and devices brings an additional advantage in the development of computational thinking and digital competence. The results show an increase in creativity and artistic competence related to the ability to create music from the activities and technological resources described in the technological intervention.  相似文献   
120.
ABSTRACT

A new methodology is proposed for qualitative discourse analysis (QDA) aimed at gaining enhanced insights into learning possibilities and indicators that arise during classroom group discussions. The constitution of this new methodology has two principle components: a discourse analysis approach that aims to identify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content and group dynamics; and a network analysis (NA) approach that uses the same data to identify meaning-related structural dynamics found in the data. The proposed methodology pairs these two components to create a supplementary iterative interchange that facilitates the attainment of greater analytic insights than are achievable by either of the two components individually. The critical aspects of the methodology are illustrated and discussed using real classroom data in ways that provide a procedural exemplar. The strengths and limitations of the proposed methodology are also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