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66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20篇
教育   2743篇
科学研究   231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04篇
综合类   155篇
信息传播   78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177篇
  2013年   185篇
  2012年   307篇
  2011年   286篇
  2010年   189篇
  2009年   178篇
  2008年   179篇
  2007年   196篇
  2006年   246篇
  2005年   201篇
  2004年   178篇
  2003年   200篇
  2002年   154篇
  2001年   128篇
  2000年   87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作为童话从民间走向文体自觉的标志性人物,安徒生的童话创作从民间文化中汲取了丰富的素材。树作为丹麦民间传说中具有代表性的意象,不仅丰富了安徒生的童年经验,也是他成年思悟的深刻表达。在安徒生的童话作品中,“树”成为作家对于自我生存的思考与回答。本文试图探索其童话中充满象征与隐喻的“树”的意象,以期寻求解读安徒生童话的新的角度和途径。  相似文献   
72.
语气副词“势必”由非词的分立的句法单位词汇化而来。在古汉语中“势”与“必”共现有四种句法类型:其 “势必” VP;主语 “势必” VP;小句 “势必” VP;“势必” 小句。在这四种句法类型中,“势必”为副词的形式标志有三个:“其势必”中的“其”由指示代词转向人称代词;“势”的实指义虚化;“势必”居小句首表示一种主观态度。根据上述标志,“势必”作为副词形成于魏晋南北朝与唐宋时,完全成熟于元明清时期。其词汇化的主要因素是“势”的意义虚化,与“必”融合为一个复音副词。  相似文献   
73.
This article reports how statistical analyses of PhD thesis records can reveal future research capacities for disciplines beyond their primary fields. The previous research showed that most theses contributed to and/or used methodologies from more than one discipline. In Australia, there was a concern for declining mathematical teaching and research capacity. We decided to investigate the ‘hidden’ mathematics research capacity in PhDs outside of mathematics. Australian PhD records were re-coded with up to three fields. Records with mathematics as one of their codes were selected and analysed for their relationships to disciplines in their other codes. Triple-coding revealed ‘hidden’ mathematical research capacity that had previously been single-coded in another field had mathematics as one of their subsequent fields. Our findings have implications for policy and planning for mathematics in Australia, and multiple coding of PhD theses records enables analyses for other disciplines to be undertaken to show their research capacities.  相似文献   
74.
卡西尔于《人论》一书中提出了自己的"文化哲学体系",以研究人的问题为目的,提出了对人的问题的看法和定义:认为人是"符号的动物"。笔者就其中一些内容引发出自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75.
论中小学“数学情境与提出问题”的数学学习   总被引:24,自引:30,他引:24  
创新源于问题,问题源于情境,在中小学数学教育中,应着力抓住创设数学情境与提出数学问题的“情境-问题”学习链,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以利于我国创造型人才的成长。  相似文献   
76.
学生对示意图提示条件普遍持肯定态度;学校教学水平影响学生非视觉化题目上的态度反应,而不影响视觉化题目上的态度反应.从整体上看,示意图提示条件能显著地促进学生的解题,但是这种促进作用受题目视觉化程度、学校教学水平的制约.在一定范围里,随着非视觉化题目难度增加示意图提示条件的作用在增强.  相似文献   
77.
结合实际设计工作,总结出半挂车轴荷分配的一种优化设计方法,并建立起相应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78.
《常微分方程》教学中探究式教学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建立微分方程模型,数学问题新解法,数学问题变式,数学一般性规律等方面尝试着进行了探究式教学。  相似文献   
79.
伍尔夫的《到灯塔去》富含各类象征意象。其中,灯塔是最重要的象征意义复合体,是拉姆齐夫妇的形象代表,象征着理智与情感、现实与理想的统一。同时,伍尔夫也借这一“客观对应物”表达了她对世界存在本质的看法。战后的灯塔之行反映了伍尔夫在困顿中的良好愿望,这既是对世界本体的确认,也是对人物自我求证的肯定。  相似文献   
80.
数学美的本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数学家庞加勒曾把数学美的内容和基本特征概括为统一性、简洁性、对称性、协调性和奇异性.徐利治教授认为这一概括十分精辟,也为大多数数学家所承认.数学美的概念与其它的事物一样,也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数学美是现实美的反映,它是现实肯定实践的一种自由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