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93篇
  免费   108篇
  国内免费   78篇
教育   3333篇
科学研究   737篇
各国文化   32篇
体育   368篇
综合类   347篇
文化理论   23篇
信息传播   143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77篇
  2021年   158篇
  2020年   288篇
  2019年   250篇
  2018年   213篇
  2017年   230篇
  2016年   249篇
  2015年   266篇
  2014年   527篇
  2013年   699篇
  2012年   493篇
  2011年   372篇
  2010年   272篇
  2009年   279篇
  2008年   307篇
  2007年   337篇
  2006年   265篇
  2005年   261篇
  2004年   214篇
  2003年   165篇
  2002年   124篇
  2001年   106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4 毫秒
911.
新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普通院校英语专业听力课采用零课时实践模式创造了条件。通过分析一所新建本科院校在新媒体环境下建构专业英语听力零课时实践模式,提出具体实施方案、实施意义、初步成效,并做了相应的反思。  相似文献   
912.
都市女性身体审美与媒介塑造——一种身体人类学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身体人类学认为,身体是生物的,对身体的处理却是文化的。身体作为一种话语符号和隐喻,是在历史、社会、文化中被建构起来的,研究身体除了研究其生理性的肉体与心理性的情感、意识外,还要研究身体生成所牵涉到的社会族群与历史文化等。随着现代传播技术的快速发展,由大众传媒所建构的大众传媒文化正在不断地塑造着人们的身体审美。为促进社会健康发展,必须充分发挥现代传媒的作用,对都市女性身体审美观念进行重构。  相似文献   
913.
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量激增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媒介的负效应也日益凸现。论文从媒介素养的内涵入手,介绍国外媒介素养教育情况,结合我国青少年媒介素养的现实,分析在我国青少年中推行媒介素养教育的必要性,并从媒介认知、媒介解构和媒介建构三个方面,就如何对青少年进行媒介素养教育问题作了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14.
我国电视媒体由于职能混乱、收视率统计方式与国情不符、媒体人职业素养不高,形成了一种多元价值观相互冲突、主流价值观宣传实效弱化的现状。这种现状导致了青年人、尤其是大学生的价值判断混乱,对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形成了极大冲击。为此,我们应研究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收视率统计方法、用编播分离的方式来充分发挥市场竞争机制的作用,并制定一套可量化的评价标准以科学地管理电视媒体,同时大力加强媒体人才的职业道德修养,从而制作出价值导向正确、富有创新精神且德利兼顾的电视节目。  相似文献   
915.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新闻传媒专业人才培养存在计划经济管理模式与市场化就业两张皮问题,人才供给与社会需求失衡。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新闻传媒类专业人才培养地位及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方式方法等方面存在诸多弊端,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不能满足社会需求。新闻传媒类教学改革应按照"从出口往回找"的原则,以一专多能的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强化素质教育和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更新教学方式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16.
差异化复合人才培养模式是在人才培养理念指导下所形成的一套依托本校学科优势和学校所在地区的资源优势,结合多民族多元文化的特点来确定自身独特的培养目标,并且形成一套与之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和管理办法。  相似文献   
917.
媒体资产管理系统的出现解决了当前存储和管理的一些迫切问题,也为将来的系统升级和电视台数字化系统的融合提出了全新的解决方案。文章对媒体资产管理系统做了概述。  相似文献   
918.
电子传媒时代下科技的发展,在带给人舒适的同时,也给人的存在带来了困境。电子传媒忽视地域的高速传递,使人们进入了“无所在与无所不在”的状态。整个社会无所谓中心与边界,全球人类不再以国家和血缘为纽带,而;黾以一种“想象的共同体”为共同追求,但付出的也是人类的存在变为一种无处扎根的游离。为了使这种若有似无的联结更为紧密,人们在尽量少动原则的指导下,大力发展科技以扩展自身的控制范围。进而促使科技进一步制约并填补着直接环境的真实空间,使人在电传时代陷入一种不可知的困境。  相似文献   
919.
Drawn from a larger study of Canadian children’s sense of self and media habits, this study explores the role of religiosity and/or spirituality within 535 children’s (281 girls, 254 boys; 5–13 years of age) self‐reported media preferences and habits over a three‐year period.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theme of spirituality and/or religiosity emerged most frequently within the context of after‐school activities, music listening habits and the reading habits of participants’ mothers. Aside from children in Grade 1 (five–six years), girls were more likely than boys to mention issues of spirituality and religiosity, particularly during preadolescence (10–13 years). Younger children reported more issues of spirituality than older children. Results are discussed in terms of educational implications for critical media literacy.  相似文献   
920.
随着大学生越来越广泛地将“网络”作为信息发布、接受和传播的主要途径,如何在“网络”成为主要媒体的时代,加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问题也随之凸现出来。为了消除大学生在使用网络的过程中,其价值观可能受到的各种不良影响,思想政治工作者一方面要结合时代的特点,按照五个要求开展工作;另一方面可以采取各种可供参考的做法,加强对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