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篇
教育   74篇
科学研究   56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6篇
信息传播   4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41.
网络时代的到来,催生了各种网络媒体的出现。而微博无疑是最具代表力的网络媒介之一。本文通过对微博的特点及其对大学生的影响的分析,探讨了在高校运用微博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出现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42.
"微博的文学"不同于"微博文学",虽然二者都注意到微博与文学的某种关联,但前者不像后者急于一种新的命名,它最突出的特征是认为微博可以为文学寻找公众注意力,并且很多微博文本中都充满着文学与审美。本文试从微博的语言、故事情节、超文本三个方面来阐述这类微博文本的生成艺术。  相似文献   
43.
基于微博传播的特点,政府官方微博的发展还不够成熟;电视节目官方微博的新闻传播已逐渐朝着一条更加科学、更加有效的方向发展;纸质媒体官方微博充分利用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等优势,对各行各业的官微新闻传播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4.
网络时代,微博作为一种广为流行的交流沟通媒介受到了高校大学生的青睐,这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提出了新要求,因而高校应该充分发挥微博的"广泛关注"、"多重评论"和"及时转发"等功能传递积极健康、催人奋进的正能量,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45.
文章选取两所高校对江苏高校官方微博运营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指出高校微博给高校信息传播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对高校塑造形象,提高知名度与美誉度提供了重要平台,对高校内部增进互动交流,增强凝聚力也提供了路径。这些高校的做法的确值得肯定。为了进一步加强高校官方微博建设,还必须完善机制、加强经营;提高议程设置能力,互动直播。  相似文献   
46.
微博用户群体在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同时对于微博环境的塑造和社会稳定发展都有重要作用。微博用户群体行为具有复杂性,从宏观方面来看,微博用户群体的结构、群体的言论表现以及群体行为的自适应性使得群体面临复杂的客观环境,群体成员需要根据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自身行为;从微观上来看,群体成员之间的互动和群体成员的心理与动机使得成员行为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这也间接影响了群体行为的状态。在宏观因素和微观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微博用户群体行为表现出不稳定性、不可预测性和复杂性,需要运用复杂网络的相关理论,建立模型,才能更好地认识微博用户的群体行为。  相似文献   
47.
以微博社交网民群体为被试,研究了其集群行为执行意向的影响因素和作用路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微博网民集群行为执行意向与群体认同、情绪敏感度、社会网络、人际信任、心理安全感、社会规范和感知一致性显著正相关;群体认同对执行意向的直接效应大于心理安全感和人际信任对执行意向的直接效应;影响微博集群行为执行意向的4条主要路径为:微博社会网络→微博人际信任→行为执行意向,微博情绪敏感度→微博心理安全感→行为执行意向,微博群体认同→微博感知一致性→微博人际信任→行为执行意向,微博心理安全感→微博人际信任→行为执行意向。最后指出了研究启示和存在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48.
随着大数据时代到来,网络微博舆情分析面临新的挑战,面向不同舆情主题应采取不同的应急对策。对“腐败”和“城管”主题下的博主关系网络结构进行实证分析,并利用PageRank方法对不同主题下影响力大的博主进行挖掘,提高了大数据背景下高价值微博用户的挖掘效率,为网络舆情应急管理提供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49.
王舒婷 《科教文汇》2014,(24):187-188
本文从微博“碎片化”特征入手,反思微博兴盛背后,其碎片化特征可能对高校网络舆情带来的消极影响,并归纳当前高校网络舆情的特征,探索性地提出高校网络舆情的引导策略,以进一步提升在新媒体时代高校网络舆情应对的实效性与针对性。  相似文献   
50.
为图书馆围上“围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脖”是微博客的代名词。微博客是web2.0时代兴起的一种新兴传播形式,它支持手机、浏览器、及时通讯软件等多种发布渠道,实现跨平台交流。图书馆可以利用微博客开展互动的读者服务、信息传播、学术交流等工作,将真正实现“图书馆元处不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