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466篇
  免费   977篇
  国内免费   687篇
教育   24628篇
科学研究   7922篇
各国文化   55篇
体育   2269篇
综合类   2380篇
文化理论   52篇
信息传播   4824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30篇
  2022年   508篇
  2021年   833篇
  2020年   1024篇
  2019年   856篇
  2018年   651篇
  2017年   674篇
  2016年   821篇
  2015年   1264篇
  2014年   2693篇
  2013年   2724篇
  2012年   3443篇
  2011年   3680篇
  2010年   2421篇
  2009年   2336篇
  2008年   2574篇
  2007年   3005篇
  2006年   2757篇
  2005年   2361篇
  2004年   2065篇
  2003年   1721篇
  2002年   1323篇
  2001年   1031篇
  2000年   534篇
  1999年   208篇
  1998年   110篇
  1997年   106篇
  1996年   72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6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7年   2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通过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可以看到大学存在多个权力中心,各主体间具有错综复杂的网络式互动关系。我国大学在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中,需要构建多元嵌入的网络治理模式,通过结构嵌入、关系嵌入和认知嵌入等形式和途径增强大学内外部网络中的多种利益主体在大学治理结构中的嵌入度,并在持续互动、平等协商中形成信任与合作机制,从而实现大学的网络治理。  相似文献   
992.
发展性课程观是在批判传统课程中根深蒂固的且至今仍存在于现实课程活动中的观念和行为以及人与课程之时代发展走向的基础上提出的,是课程观转型的时代主题。发展性课程观以马克思的人类解放理论为理论依据,它的核心是教化个体与改良社会,而教化的目的在于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化成长,进而促成社会发展。构筑发展性课程观的互动、共生及再造的实践机制,廓清其运演的机理,激发个体的生命自觉,构筑和谐的课程生态,实现个体生命的超越,这是课程价值取向及人的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993.
教育是一项爱的事业,应该对教育爱有更为宏观的哲学式的关注。教育爱不仅仅是教师之爱,更是所有教育工作者的爱,是他们在整个教育事业中表现出来的爱,是具有精神性、智慧性、文化性等教育品性的爱。教育爱在实现人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发挥教育潜能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的价值。我们可以从教育决策、教育的组织实施、教育评价等层面实现教育爱。  相似文献   
994.
PCK具有观念性特征和实践性特征,它既影响着教师教学行为的发展,又影响着教师教学观念的发展,在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之间的互动发展中发挥着桥梁性作用。  相似文献   
995.
网络暴力在传播的过程中,表现出了很多特点:传播角色假借正义之名、传播活动自发形成、传播内容的社会敏感性、信息结构的开放性、恶劣影响虚拟促成和传播效果容易失控。网络暴力的这些传播学特点,与网络信息传播者的情绪有着很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996.
公平正义的内涵、价值选择及实现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平正义价值理念是法律发挥作用的前提。公平正义的价值实现是司法的当然选择,法的运行的必然要求及实效的客观需要。司法中当事人正当诉求的忽视,法律工作者职业伦理的缺失,秩序价值的过分偏重,阻碍着公平正义价值的实现。实现公平正义的价值,要尊重当事人的正当诉求,自觉维护法律职业伦理,保障正义与秩序价值的均衡。  相似文献   
997.
教育问题是研究主体与教育客体交互作用而建构、生成的。根据问题的不同维度,教育问题可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在教育研究中,除了要拒斥"假"问题、索解"新"问题外,其他类型的教育问题都难以进行价值区分,而要想提出有价值的教育问题,研究者则需要明确学术追求,守住学术良知;增强实践关怀,确立实践立场;加强学术交流,树立对话意识。  相似文献   
998.
本文对当代大学生消费从众、学习从众、入党从众等五种从众行为进行了调查,在调查基础上从传统文化中的群体归属意识、特殊的社会大环境、大学生特殊的群体生活、大学生特殊的心理发展阶段四个方面分析了大学生从众行为的社会心理学原因。  相似文献   
999.
文章通过网络语言、价值观概念历史、逻辑界定比较,挖掘个体、社会、文化三个纬度价值观研究现状分析,比较价值观研究发现:价值观本体论研究出现退隐;方法论视角呈现多径路非逻辑性融合;价值论层面出现依附性论域扩张,价值的偶适性、适当性与文化多元性自洽。  相似文献   
1000.
通识教育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不可缺少的教育形式,它能够承担语文课程生活化和跨专业学习和积累的使命,对于构成语文课程知识之间一体化的沟通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它也是丰富学生情感态度和形成价值观的重要手段。当然要真正在语文课程中实施通识教育,还要进行艰苦的努力,一方面要建立起适应语文新课标实施的制度体系,另一方面需要教师进行广泛的知识能力的积累,这是实施通识教育的基础和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