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篇
  免费   22篇
教育   11篇
科学研究   120篇
综合类   2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3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41.
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1994年授权的美国、日本、德国不同性质专利的维持情况。运用数据统计和实证研究的方法,以我国授权的外国专利数量总数为总体研究样本,以美、日、德的专利数量作为专门研究样本,首先系统阐述外国专利整体维持趋势,继而分析美、日、德不同性质专利的维持时间、法律状态、维持趋势。研究结果表明,日本的产品专利、方法专利被终止率最高;美国的产品与方法专利被终止率最高;德国不同性质专利中产品专利被终止率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42.
《普罗米修斯》2012,30(4):355-377
This article challenges the desirability of implementing more than the minimum patent standards required by Australia’s commitment to the World Trade Organisation’s Agreement on Trade Related Aspects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so‐called ‘TRIPs‐plus’ measures). We argue that there has not been an adequate analysis of what the various TRIPs‐plus measures actually are under the Patents Act 1990 (Cth), and that these measures have not been subjected to a competition analysis as required by the Competition Principles Agreement. This is, we contend, reminiscent of ‘cargo cult’ as Australian policy makers appear to reason that the most developed nations have benefited from innovation with TRIPs‐plus measures, and so with similar measures, those same benefits will accrue to Australia.  相似文献   
43.
《普罗米修斯》2012,30(3):311-331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 systems are interconnected with economic systems. After China began to make its economic system more market‐oriented in 1979, reforms to its S&T system became urgent. China’s major breakthrough in reforming its S&T system occurred in 1985. This paper provides data on China’s changing S&T sector, outlines the processes of its reform and China’s changing sources of funding for R&D. China’s evolving technology market is given particular attention and some of its pitfall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44.
以专利为视角分析中国在1985—2011年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的特点,以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分析其影响因素与作用机制。结论如下:第一,专利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地域性、不同能源发展成熟度不同的特点,总体水平偏低;第二,国家偏重于技术的推广与示范,基础研究投入比重偏低;第三,GDP和电价附加促进专利总数增长,电价补贴和装机容量对专利总数影响甚小。基于以上分析,提出进一步完善专利制度和电价补贴制度、增加科研投入等建议。  相似文献   
45.
《普罗米修斯》2012,30(2):333-348
Inasmuch as the efforts of independent inventors are appreciated at all, it is commonly argued that greater benefit would ensue from their inventions if the inventors possessed a more realistic understanding of the innovative process, and if the world were generally more sympathetic. There is sense in this view, but perhaps some consideration should be given to the impact such changes might have on the essential creativity of the independent inventor. It seems likely that this creativity is in part a product of adversity and might well be extinguished if conditions were made more conducive to the activities of the independent inventor.  相似文献   
46.
雷琴  刘芳 《情报理论与实践》2021,44(3):164-171,148
[目的/意义]基于价值较高的有效专利,以口腔医学技术领域为例,构建竞争力评价模型来分析该领域专利权人竞争力,以期为该领域专利权人提升竞争力提供帮助和支持。[方法/过程]采用LexisNexis PatentSight专利大数据分析工具,选取工具中与竞争力评价相关的技术影响力、市场影响力以及专利资产指数三项指标构建竞争力评价模型,从三个方面对该领域专利权人持有的有效专利进行分析、探讨和评价,并对领域中的高价值核心基础专利进行挖掘。[结果/结论]通过评价模型的构建及实证研究,给出该领域专利权人竞争力评价的分析结论和建议供参考。  相似文献   
47.
在领域本体的基础上,对面向专利文献的语义检索与分析方法进行探讨,并构建一套专利语义检索与分析系统,包括语义检索、趋势分析、相似专利检测、重要专利检测等模块,初步实现基于领域本体的专利语义检索与挖掘。同时,以国际专利分类号为C21的中文专利数据为例进行实验,证明本体扩展后的语义检索的召回率得到大幅提高,继而使得后续的专利分析和挖掘效果更加明显,从而有助于进一步深入开展专利挖掘工作。  相似文献   
48.
专利引文评价是当前专利情报分析的主要手段之一,其基本原理是:依据某项专利被其他专利引用的频次来评价该专利的价值和影响力,依据某企业专利被其他企业专利引用的频次来评价该企业的行业地位,这当中所蕴含的基本假设是:专利被引频次与专利价值正相关。然而,通过实证研究在美国注册的中国专利2548项及其被引信息11522条,本文发现专利被引频次与专利价值基本不相关,高被引专利中仅有少数具有较高专利价值。同时通过实证研究31355条施引信息,本文发现专利施引频次与专利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负相关。通过解读各国专利法对“引用”的相关规定以及对“引文”所赋予的法定功能,本文阐述了专利被引频次与专利价值不相关以及专利施引频次与专利价值负相关的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49.
选取2011年我国31个省市区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的数据,借助Geoda和Arcgis空间分析方法,对我国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的区域分布进行可视化描述,揭示其空间分异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空间分布不均衡特征明显;北京、天津、江苏、上海、浙江5个地区呈现高高特征,且上海是高高聚集的中心。  相似文献   
50.
区域校企合作申请专利的网络图谱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雷滔  陈向东 《科研管理》2011,32(2):67-73
摘要:校企联合申请的专利是高校“试验、技术”型成果与企业“生产、市场”型需求对接的桥梁。本文使用可视化的社会网络分析法,从区域层面剖析1985年以来,校企联合申请量的三个演化阶段,合作中心由北京“一枝独秀”到上海、浙江等地“百花齐放”的动态趋势转变;技术层面以国际分类号为标准,揭示最近备受校企关注的技术领域,特别是高新领域的合作分布;高校层面考察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联合申请较多的校企合作布局,各校的多元合作方式为其它高校提供了借鉴。合作网络图挖掘了合作领域的技术优势。联合申请的全面统计为校企寻找合作伙伴提供了线索,也为产学研中的知识商业化部分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