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234篇
科学研究   33篇
体育   7篇
综合类   13篇
信息传播   19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411.
谈高职院校学报编辑的信息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息意识是集政治、经济、文化和其他群体意识于一体的具有信息功能而形成的理念或映象.高职院校学报编辑的信息意识,表现在政治层面上是弘扬主旋律,具有政治敏感性;表现在文化层面上是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具有先进文化的导向作用;表现在学术层面上是弘扬创新精神,具有精品意识.要研究编辑学,不断提升自己的办刊质量与水平.  相似文献   
412.
在图书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化和人民对优质图书读物需求日益增长的背景下,提高图书编辑综合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政治鉴别力、文字水平、学术素养三个角度论述了新时代图书编辑的基本素养,并阐述了图书编辑做到“四个提升”的重要性及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413.
高校学报编辑流程的每一环节中,实际上都存在着一个策划的问题。尤其是在编辑全流程的初期,更会注重编辑策划的功效,以期从稿件编发的源头之始,就着手提高高校学报的质量,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不同于其他高校学报的有个性、有特色的道路。  相似文献   
414.
编辑学者化是提高编辑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重要途经。编辑的社会价值,就是编辑对社会需要的满足。只有学者型的编辑,才能在提高自己的社会价值即社会生产价值的同时,提高学报的社会价值,以满足社会科学进步的需要。编辑的自我价值,就是编辑对自己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的满足。提倡编辑走学者化的道路,有助于编辑自身的素质提高和创造精神的发挥。  相似文献   
415.
范琳 《惠州学院学报》2007,27(1):121-124
品牌战略是期刊持续发展的战略。期刊品牌战略的实施步骤包括: 精心策划, 孕育品牌; 优化选题, 创立品牌; 精心加工, 发展品牌; 独特设计, 推广品牌等。创造性思维是创造活动中的一种思维, 是人类思维活动的高级过程, 编辑创造性思维贯穿于期刊品牌战略实施的全过程, 并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而要注重培养编辑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416.
本从构建诚信政府的必要性出发,提出了建立诚信政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而提出构建诚信政府的对策:保持政府政策的连续性,树立责任政府的观念;扩大政务公开的渠道,提高政府政策的透明度;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效率,建立高效、务实、廉洁的政府;政府官员带头讲信用;建立相应的法律机制。  相似文献   
417.
冷战后中国负责任大国身份的建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鉴于中国国家实力的迅速崛起,作为对中国威胁论的回击,中国适时开始了负责任大国身份的建构,具体表现为提出新安全观、文明多样性等一系列新外交理念和开展对大国、发展中国家以及多边国际机制的外交实践。中国的身份建构获得了国际社会中很多国家、尤其是周边一些国家的赞同和认可。但我们同时也要看到,中国与一些国家在大国权力、大国责任,以及负责任大国的评价标准上尚存在一定的认知差异,中国负责任大国身份的建构还面临着诸多的外在两难和内在紧张。  相似文献   
418.
The 1995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IPCC, 1996) Science report concludes that evidence now available points toward a discernible human influence on global climate (p. 439). Reductions in emissions will require changes in human behavior. This study assessed whether gains in 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 knowledge would lead to changes in human behaviors that could be deemed environmentally responsible. The study assessed the impact on participant behavior of a two-and-one-half day National Informal Educators Workshop and Videoconference held November 14–16, 1994. The workshops were located in seven down-link sites around the continental U.S. and Hawaii. The program utilized a variety of pedagogical techniques during five hours of satellite programming with national expertise on global change topics (natural variability, greenhouse effect, ozone depletion, ecosystem response, and population and resource distribution) and applications of that information with local experts in regional workshops. Participants implemented many personal and professional behavior changes after participation in this program. Six behavior change scales were created from assessment of survey responses (four coefficient alphas were above .7, one was .68, and one was .58). Personal behavior changes grouped into three categories: Use of Fewer Resources (acts of everyday life generally under volitional control), Purchasing Choices/Options (less frequent acts, not under total volitional control, with significant environmental effect over the lifetime of the decision, e.g., an automobile) and Increased Awareness and Discussion (indicating changes in habits of mind). The professional behavior changes also grouped into three categories: Curriculum Development (developing/revising curricula including new knowledge); Networking (with colleagues from the program); and Office Procedures (reflecting environmentally responsible behavior). Th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behavior changes implemented correspond with increases in content knowledge, confidence, a developing national network, regional applications, and satisfaction with the program.  相似文献   
419.
本从时代和人才培养的高度,就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主动性的产生、主动性的指向、主动性的发挥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同时也论及了主动性与针对性、主动性与实效性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420.
21世纪高校学报要有重大发展,关键是要建设一支高水平的编辑队伍。从湖南高校学报的编辑队伍来看,总的状况较好,编辑一般比较年轻,学历较高,不少编辑部在年龄和知识结构上形成了梯形结构,但也存在着管理目标不明,措施不够有力等问题,在编辑队伍的建设上,要有长远的目标,提倡办名刊,撰名,出名人,而要实行“三名主义”,必须采取良好的途径与方法,最好是实行“六化”,即强化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的学习与训练,优化知识结构,净化学术环境,美化个体和群体生活,规范学报的编排和逐步实现编辑学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