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00篇
  免费   84篇
  国内免费   80篇
教育   3544篇
科学研究   492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562篇
综合类   441篇
文化理论   8篇
信息传播   215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63篇
  2020年   82篇
  2019年   89篇
  2018年   72篇
  2017年   83篇
  2016年   93篇
  2015年   113篇
  2014年   313篇
  2013年   371篇
  2012年   322篇
  2011年   377篇
  2010年   246篇
  2009年   253篇
  2008年   315篇
  2007年   416篇
  2006年   370篇
  2005年   337篇
  2004年   277篇
  2003年   252篇
  2002年   207篇
  2001年   166篇
  2000年   146篇
  1999年   61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91.
通过分析高校排课需求,提出高校排课诸多优化与合理性要求:包括排课时间、学生班级、教师、教室等相关的多项合理性原则,以及最佳时间间隔均度、最佳时间分布均度、最大耦合度、最小流动值、最大利用率等指标。将排课过程进行分类分步骤实现,每类课程有各自的排入优先次序和排入时间段,通过循环给出有限的合理时间模式、进行耦合匹配检测、多级回溯等方法实现各类课程的自动排课,最后再进行补排、调整,使排课结果更合理。  相似文献   
92.
郑缉之《东阳记》是较早的古代地记作品,或于南宋时亡佚。在今人刘纬毅等辑本之外,补辑得《东阳记》佚文数条。并在此基础上,对《东阳记》佚文价值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93.
东西的小说是一种在虚无主义肆虐的后传统、后革命时代下的寓言化写作.<耳光响亮>关注的是1976年文化精神和家庭生活意义上的"父亲"弃世或出走之后,那些"时代孤儿"的成长过程和生存境遇.<后悔录>所关注的重心是主人公从禁欲到纵欲时代的"性"的磨难,从中可以看到后传统的人神主义禁欲文化和后革命的虚无主义纵欲文化对人性的异化和扭曲,以及个人良知在这种异己的、他律的伦理秩序和虚无主义的纵欲狂欢中的复苏和觉醒.  相似文献   
94.
存在主义是在二十世纪的二十年代初显端倪的哲学流派。它认定本真的“个体”为其哲学的衍生根柢 ,在时间的三维 (过去、现在、将来 )整体性向度上 ,对“个体”的“可能性”情状予以重视 ,彰显出死亡逼近时的个体对于自身多舛的罹难体验 ,并以此说明了“存在”的意义。本文就“个体”的存在与有限 ,剖析了这一卓尔不群的人生哲学中的时间整一性问题  相似文献   
95.
现存《鄂豫边区党委关于减租情况致华中局、中央报告》这一历史文件,其成文年代不详。本文根据该文件所涉及内容的时间性和文件中有关具时间性含义的语句,结合若干外证,考订出该文件的成文时间为1942年4月11日。  相似文献   
96.
什克洛夫斯基后期的思想同其前期相比有了很大的变化。“奇异化”与“时间”作为他后期重点探讨的两个概念可集中体现出其后期文艺思想之概观。通过其前后期关于“奇异化”、时间的不同观点的比较,我们能够对什克洛夫斯基后期思想的变化有所了解。  相似文献   
97.
《野蔷薇》颇富思辨色彩,比较自觉集中地表达了那一时期茅盾的"时间哲学",同时比较早地提出了反思现代性这一历史课题.迁移与错位、直线与循环、潜隐与彰显等诸时间形态的对立与连接构成了文本的内在的叙事理路,也彰显了作者时间意识的深厚蕴含.  相似文献   
98.
荣辱观是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统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道德、民族精神、伦理三方面论述了传统荣辱观的意义,阐明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深刻内涵。“八荣八耻”既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提炼和升华,也是社会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是中国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有机统一和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99.
通过梳理时间概念的历史,以及借鉴教育人类学对时间问题的研究成果,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远程教育利用其媒体技术创造了一种可以称作为“虚时间”的新的时间形态,这使得远程教育在克服时间距离方面出现了可能,但同时也在师生沟通方面增加了其他难度,  相似文献   
100.
中日两国青少年学生余暇体育现状调查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面访及问卷调查等方法,对中日两国部分青少年学生的余暇体育进行调查与对比分析。结果发现,中日两国青少年学生对待余暇体育的态度、动机、喜爱的运动项目及体育活动时间等方面,存在异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