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4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26篇
教育   914篇
科学研究   369篇
体育   18篇
综合类   50篇
信息传播   479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85篇
  2013年   130篇
  2012年   138篇
  2011年   167篇
  2010年   137篇
  2009年   144篇
  2008年   137篇
  2007年   162篇
  2006年   169篇
  2005年   155篇
  2004年   91篇
  2003年   68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我国学术期刊中对网络资源的引用和著录还存在很多问题。文章认为应对网络资源的引用内容作出限定,并提出了网络引文的引用原则,利用文献注对那些不适合作为引文的网络资源进行补充著录或说明。通过对2005年新版国家标准的分析和国外著名文体规范的对比研究,归纳总结新规则的优劣,提出了改善我国网络引文著录现状及加强我国网络资源引用规范的建议。  相似文献   
62.
本文利用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ISI开发的Web of science数据库的统计功能,分析了移动机器人领域的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对调领域文献的检索进行了指导。  相似文献   
63.
梦醒巴比塔——图书馆在web2.0时代面临的转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灿兴 《图书馆》2007,(5):6-13
本文从信息技术应用的发展趋势,分析了“普遍存取”的图书馆职业梦想在web2.0时代所面临的转折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64.
本文分析了移动互联环境下微博微信对高校Web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的作用,提出了课程改革的思路,并对微博微信在课程教学中的具体应用进行了实践和探索。  相似文献   
65.
众创的概念模型及其理论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移动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创新2.0模式形成,创新民主化环境和条件成熟,大量实践表明:大众创新成为一种新的创新模式。在梳理传统创新模式向"众创"模式演进的基础上,尝试性界定了众创的概念及其内涵,根据创新主导者的不同将众创分为企业主导式众创和大众主导式众创,提出了众创的概念模型,并结合Innocentive网站的创新众包模式和苹果的App Store模式,对众创的典型实践进行了分析,最后探讨了有关众创需要深入研究的空间和问题。  相似文献   
66.
数据挖掘技术在科技期刊网站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卜延明  范洪涛 《编辑学报》2015,27(3):276-279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对科技期刊网站系统中产生的数据进行分析,获取隐藏其中有价值的知识.根据科技期刊的行业特点,以及其信息系统的应用情况,通过整合所得到的相关数据,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对整合后的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在科技期刊经营模式中获取到大量有价值的规律和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67.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在资料交换和信息获取的过程中,图片资料占据了越来越大的比重,然而上传前图片的处理功能相对比较单一,无法满足人们未来发展的需求,越来越多的网络用户希望在图片上传过程中,借助web页面就可以对图片进行处理和修饰。因此本文将会对web页面图片处理系统设计与研究进行介绍,以实现图片处理的人性化,提升用户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68.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和智能手机的迅速普及,广大师生迫切希望能够通过手机平台来随时访问校园各大信息服务系统,针对这一需求,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科研服务团队选择Android平台,使用java和C#Web Service技术,实现了掌上校园系统。经过校园网环境测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9.
网络学习社区是与学校教育与课堂教学相区别的另一种教育社会和教学时空,从教学社会学的视角来诠释网络社区中学习者行为的社会性及其对网络教育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研究范式。学习者通过最常见的6组基本行为建构着网络学习社区中的知识与情境,这些基本行为既是社区学习者从个体行为演绎成从众活动和学习懈怠等群体行为的基本途径,也是实现学习者之间竞争与合作交互行为、师生之间控制与服从交互行为的基本途径。上述学习者社会行为是网络中教育主体的社会关系与教学活动的主要呈现方式,设计与把握学习者的这些社会行为是网络教育绩效提升的关键,很值得网络教育管理者重视。  相似文献   
70.
This study aims to address the gaps inherent in existing studies by exploring the salient e-servicescape attributes. Employing the Means-End Chain (MEC) approach, empirical evidence was obtained through in-depth interviews with online shoppers using laddering technique to determine the most frequently mentioned attributes from four servicescape dimensions: (1) ambient; (2) design; (3) signs, symbols and artifacts; and (4) interaction. Accordingly, we laddered three levels of online shoppers’ responses from concrete to less concrete abstractions, i.e. attributes, benefits, and end-desirable beliefs. As a result, seven salient e-servicescape attributes were identified. Each of the four dimensions suggests the attributes’ linkage to benefits and end-desirable beliefs. Specifically, the study finds quality photograph, as the salient attribute of the ambient dimension, may set the point of initial attraction and move shoppers from understanding the product to linking the web site contents. In the design dimension, navigation bar, categorization, and simple arrangement are the salient attributes. Company logo represents the most salient attribute under the signs, symbols and artifacts dimension because it not only facilitates recognition and recall of prominent web sites, it also acts as the determinant of perceived risks. In the interaction dimension, although pricing information is the salient attribute that evokes happiness and confidence among online shoppers, it may dilute their perception on web site's success. Instead, confirmation mail can possibly act as a determinant to web site's success. By offering a finer granularity of information, our findings provide insights to online sellers on the salient attributes to consider in order to effectively promote their shopping web sites to create positive emotional response and buying behavior among the online shoppe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