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9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8篇
教育   1198篇
科学研究   67篇
体育   19篇
综合类   69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1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93篇
  2013年   68篇
  2012年   144篇
  2011年   110篇
  2010年   100篇
  2009年   76篇
  2008年   88篇
  2007年   106篇
  2006年   119篇
  2005年   99篇
  2004年   116篇
  2003年   106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60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在现存史录<墨子>相关佚文中,"献书惠王"条当能补今本之缺,"天与地孰仁"条不足信,"先质而后文"条基本可靠,"申徒狄"条则尚难决其即由旧本<墨子>脱落.  相似文献   
152.
文章从分析知识经济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提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更新传统教育观念 ,适应知识经济时代要求 ,努力做到理论、内容、方法、手段和队伍建设的创新。  相似文献   
153.
赫尔曼·黑塞是二十世纪世界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也是一位有特色的思想家,他对中国与中国文化有浓厚的兴趣和特殊的感情.在他长寿的一生中,始终秉持和平主义、人道主义精神,追求、捍卫人类文化的多样性,继承、发扬欧洲文化的优秀传统.重温他的思想和作品,对于我们解决当代世界和中国面临的种种问题有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4.
语文从来就不是一个纯粹的“工具”,而是一个包含着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意义世界。因此,纯粹将“文”当做弘道宣化的“经”固不可取,但完全无视它在情感和道德上对学生的影响力,完全放弃从“经”和“道”的高度来衡量“文”,则会导致更为严重的后果。所以,编选语文教材,是一项严肃而重要的工作,一定要把那些载“常道”的“真经”编选进来,只有这样,才能通过语文课的教学,对学生的精神成长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5.
浙东学人仇兆鳌,一生参与文史哲研究,然知其名者特重其《杜诗详注》。《杜诗详注》乃清初杜诗研究之集大成著作,其诸多研究成果为后人仿效,而理清仇兆鳌的其他著述,当对研究《杜诗详注》成功的原因甚有帮助,故梳理仇兆鳌史部、子部、集部的著述并进行简略论述。  相似文献   
156.
翻译作品评判的标准在于翻译标准的科学性、明确性和可行性。按照科学陛的界定,确认这一标准具有科学性;其明确性在于其受众的接受性,而受众的接受性由于网络搜索引擎的使用可以得到迅速的查证,因此使翻译作品评判的标准做到了少数服从多数,言之有据。  相似文献   
157.
作家的价值观决定了不同的创作定位。着眼于永恒价值的传世作品的艺术形象的共同结构模式是由三个层次组成的:核心层次—人性;中介层次—群体性;表层层次—个性。结构的核心是能够引起不同民族、不同时代、不同阶级的人产生共鸣的人性。具有永恒价值的传世作品总是把巨大的概括性和鲜明的独特性完美结合,把人性、群体性、个性熔为一炉,使艺术形象成为既鲜明独特又具有深厚内涵的“这一个”,从而产生动人心魄的艺术效果和永恒的艺术魅力,这便是传世作品具有永恒生命力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58.
李清照生活在传统儒家文化为主流意识形态的男权社会,女性缺乏话语权,而她却以一部《潄玉词》跻身于文坛,本文从她词作中描写的爱情生活,国恨家愁的内容,抒发的主张独立、追求平等、积极进取的精神,以及借助花意象展现她的高洁品性,来论述其词作中凸显的女性觉醒、独立、自珍自爱的意识。  相似文献   
159.
郭瑞华 《情报科学》2006,24(4):554-557
人类的先进技术、版权人权利的扩张以及传统版权授权通道狭窄等问题引发了数字作品版权人利益和社会公众利益之间的严重冲突。针对这些冲突,本文探讨提出了几种操作性较强的切合实际需要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60.
郁达夫是“五四”时期浪漫主义文学的典型代表。但是,郁达夫作品中的浪漫主义并不等同于西方浪漫主义,作家对西方浪漫主义是有所选择和取舍的:浪漫主义思想中的对古典陈规的反叛和对个性自由的理想追求成为郁达夫反抗封建制度的有力武器;在艺术追求上,郁达夫自觉地选择了浪漫主义文学中最适合表现痛苦和悲伤的感伤情调,注重创作中主观自我的表现,从情感表现角度选择与接受浪漫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