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22篇
  免费   0篇
教育   74篇
科学研究   16篇
各国文化   1篇
综合类   7篇
文化理论   16篇
信息传播   2108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55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88篇
  2013年   127篇
  2012年   193篇
  2011年   261篇
  2010年   184篇
  2009年   180篇
  2008年   121篇
  2007年   79篇
  2006年   145篇
  2005年   169篇
  2004年   107篇
  2003年   96篇
  2002年   66篇
  2001年   9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1851年9月18日,《纽约时报》(以下简称《时报》)呱呱落地。到2001年,《时报》已走过了150年的光辉历程,虽然“年事已高”,但宝刀未老,仍叱咤风云,驰骋于新闻界,雄风非但不减当年,还在“更上一层楼”。“9·11”事件的发生使《时报》150周年纪念特刊的出版发行由2001年9月的纪念周(原定在9月20日发行)推迟到同年的11月14日,然特刊的风采并未蒙上过多的阴影,依旧不失大家风范。不仅如此,它还乘“150大寿”之机,以“百年老店”  相似文献   
3.
9·11美国遭袭事件发生后,世界媒体采取了各种形式、各种手段对此事进行了报道,可以说是各显神通。但不同形态的媒体在报道中除了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和长处外,还非常善于学习和运用其它形态媒体的长处,以至于报纸、电视和网络这些形态各异的媒体出现了某种程度上的融合。 报纸:推出号外 图片主打 报纸,有着固定的出版时间和出版流程,每天定时出版,一般不会随意更改。但美国遭袭这件突发事件发生后,不少报纸打破了固定的出版时间,推出号外上街售卖。“号外”,虽然早已  相似文献   
4.
在信息时代,信息不再是稀缺资源,而是人的注意力。借助于日新月异的技术手段,所有物品的生产都可以不断翻番,但惟有人的注意力是不可以生产的,它是一种不可再生和复制的准天然资源。因此,当注意力经济的概念引入到中国后,旋即成为了互联网和大众传播媒体研究的新宠,各种媒体都希望能在“注意力经济”的竞争中拔得头筹。 一方面,媒体依靠科技不断地抢夺“眼球”,企求吸引更多受众的“注意”;但另一方面,由于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的进步使信息资源的共享产生了物质技术的基础和可能,那种靠单纯片面地追求狭义上的独家新闻制胜的做法似乎不再有效。电视媒介,作为科技进步的产物,尽管在播报新闻、传播  相似文献   
5.
现代社会是资讯极大丰富的时代,人们处于信息流的包围之中,迫切需要了解自身周围及外界环境的各种信息。而媒体出于争夺受众“眼球”的需要,有必要通过寻求电视新闻形式的突破来吸引受众的“注意力”,让其一见钟情。其中,电视语言就是电视新闻形式寻求突破的关键。何谓电视语言?我国首位把语言学引入广播电视研究范畴的黄匡宇先生对其有着生动的描述:电视语言是节目构成的外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我们的报纸对气象预报似有一个不成文的"定律",即仅仅停留在"代为"气象台发布消息的层面上,无法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对气象信息的需求。近一年来,国内一些报纸已认识到这个问题,其气象消息的报道理念和版面在悄悄地发生改变,其中尤以《南方都市报》的气象新闻版引起读者的欢迎和新闻界同仁的关注。这篇文章对《南方都市报》的气象新闻版作了详尽的解读,读来颇有新意和启发。  相似文献   
7.
手机电视:媒介特性与内容产品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强 《视听界》2006,(4):52-53
随着2005年3月上海文广新闻集团获得国内第一张手机电视运营牌照,手机电视作为一种新型视听媒介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截至2006年1月,国内手机用户已达3.8亿,可以预期,在手机完成由2.5G向3G的转换、带宽问题得到根本解决以后,手机电视必将会有一个“迸发式”的高速增长。目前,业界和理论界对手机电视的关注多集中于商业运营模式方面,毫无疑问,这一问题是重要的,它直接关系到手机电视今后的产业政策和发展方向。但是,手机电视的另一个重要问题——内容产品——似乎还少有人系统地研究。作为大众传播媒介,不论采用何种运营模式,最终还是要回到…  相似文献   
8.
为了配合国家项目《副刊文化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研究,了解读者对当今报纸专副刊的看法和要求,以便进一步提高报纸的质量,使专副刊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更好地为社会主义文明建设服务,我们进行了一部分读者关于报纸副刊的问卷调查。因为资金和时间有限,只能作简单随机调查,其中33份为火车调查,30份专门对大学生的调查,66份为学生去做的调查,300份为广州市送报员随报调查或报摊调查(番禹100份,天河和黄埔区200份,共回收284份,回收率94.7%)。回收的413份问卷中,有效的为402份。有效率97.3%。问卷分16个大的问题,第一部…  相似文献   
9.
10.
“陈宝莲遗照” 2002年7月31日,香港女影星陈宝莲在上海的寓所跳楼自杀,在接下来的两个多星期里,与陈自杀有关的消息以及陈生前的风流韵事一次又一次连篇累牍地出现在香港大大小小的报纸和杂志。 在媒体竞争激烈的香港,发生这样一件能够高度吸引读者眼球的新闻,各媒体记者自然不会放过,他们使出了浑身解数,不少媒体奔赴上海拍摄陈的寓所照片,更有一家周刊的记者假扮陈的亲属,混进陈家拍摄遗物,引起了陈的家人与朋友的强烈不满。就在一波未平之际,又发生了一件让人瞠目结舌的事,以致酿成了后来众所周知的“遗照风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