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教育   12篇
科学研究   5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论和谐社会中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善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两大基石之一。按照善治的要求,只有激发社会自主性,发挥社会资本的作用,才能有效地促进社会和谐。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的合作性互补关系、民主性互动关系和机制性承接关系的确立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但是,只有建立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的非对抗性制约关系,才能保证上述三个关系的实现,并最终实现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2.
论借鉴西方政治学的要求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今开放的世界体系中,合理地处理与西方政治学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借鉴西方政治学当中的科学性、先进性成分是中国政治学研究的关键问题之一。需要防止并反对简单地将西方的政治概念、政治理论套用在中国政治学研究和中国政治实践上的倾向。在借鉴西方政治学理论开展中国政治学研究时,比较合适的研究方法是过程—条件分析法。  相似文献   
13.
政治制度化是政治发展与政治稳定的基本目标和有效途径。从新制度主义的视角来看,政治制度化具有成本,同时其良性运行具有条件性,忽视制度化成本或制度运行的条件性会导致无效的政治制度化,出现制度规避现象,影响政治发展目标的实现,危害政治稳定。因此,有效的政治制度化是政治发展的必然选择,做到有效的制度化需要树立制度权威,构建基于发展的制度体系,并且努力推动制度设计与制度环境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4.
现行研究将非政府组织的生成归因于政府和市场的"双重失灵"。这种分析逻辑存在很多问题。失灵理论仅在宏观层面、"需求"角度讨论了非政府组织生成的基本逻辑,还需要从外部环境和内部逻辑两个角度来讨论非政府组织的生成问题:非政府组织生成与其制度环境、文化环境和国际环境密切相关;同时,公民个体启动非政府组织还需要一定的人性基础。对非政府组织的内外部生成逻辑分析有助于促进其良性发展的政策培育。  相似文献   
15.
“和”的政治意识:善治的政治心理基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善治是使公共利益最大化的政治过程,是人类管理公共事务的理想政治模式。一种新的政治制度、社会制度乃至经济制度的建立,必须有一种与之相契合的心理基础和文化价值观。善治的实现必须以“和”的政治意识为政治心理基础。公共意识、协商意识和妥协意识是“和”的政治意识的基本内涵。  相似文献   
16.
论我国地方政府治理的模式选择及其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治理理论主张多元权威基于合作主义和经过上下互动的过程建立网络体系,从而进行有效的公共管理。地方政府治理主张在多层次地理空间内构建网络体系,以公民发展为中心,促进地方发展。随着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地方政府的自主管理权不断扩大,公民社会的逐步发展,为地方政府治理奠定了现实基础。由于现实中存在诸多问题,目前我国地方政府的治理模式可采用政府主导一合作型模式,即在治理模式中保留政府主导的因素,增强双方的合作因素。  相似文献   
17.
《共产党宣言》蕴含着丰富的共同富裕思想。从人民群众的立场出发认识、分析和解决社会发展问题,持守全体人民在共同富裕进程中享有主体地位的价值立场。指出资本增殖的社会生产逻辑会导致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两极分化、城市与乡村两极分化,因此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社会与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存在难以调和的矛盾。设想了走向共同富裕的基本路径:进行无产阶级革命,发展生产力;消除资本主义私有制和社会对立;坚持共产党人的领导。《共产党宣言》对于正确认识和处理共同富裕具体任务与社会发展基本规律的关系、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的关系、党的领导与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系等,同样有着重要启示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