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篇
体育   1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8篇
  2023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1.
张军芳 《新疆教育》2013,(15):241-241
中学地理教育的目的和任务有两个方面:一是向高等学校输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二是向社会输送合格的劳动者。全面发展就是面向未来,面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素质。地理作为中学基础教育的一门学科,具有独特的发展教育的价值,是其他学科所不可替代的。  相似文献   
12.
创新工作思路,是纪检监察工作与时俱进的重要内容和关键所在,也是纪检监察工作求得新突破、取得新成绩的前提条件。本文就此作具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复旦大学出版社近期推出了四位国内著名传播学人的自选集,李良荣先生亦位列其中。李先生的自选集是他从发表在各类学术刊物上的百余篇论文中遴选出来的,共计32篇,时间跨度从1981年至2003年。除了少数几篇涉及具体而微的新闻业务外,其余论文皆是对中国新闻改革的求索与探究。其中,有对中国新闻改革总体进程的追踪与展望;有对中国传媒总体布局的构想;有针对当前业界亟需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如何解决新时期党报所面临的种种问题提出的对策等。  相似文献   
14.
导入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开端,也是重要的一环。虽然目前关于导入的研究成果丰硕,但在实际应用中,由于理论与实际联系不足,难免陷入误区。结合个人教学经验和学者的理论研究,笔者认为,在课堂导入艺术要注重创新,注重“接地气”,并善于利用多媒体,以丰富多彩的导入方式,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中国期刊网上收录的1986年到2008年涉及“议题设置”理论的论文进行了内容分析,试图细致描绘“议题设置”这一由西方舶来的传播学重要理论在中国的衍变轨迹。研究发现,“议题设置”理论被引入了中国后,一方面对中国学者如何认识媒体的社会角色产生了影响;另一方面,具有中国特色的新闻传播学学术话语又使得“议题设置”理论在理论内涵、研究方法和适用范围上均发生了契合现实的实用性衍变,而这一衍变过程折射出的正是中国传播学研究以及新闻传播事业发展的实践场景。  相似文献   
16.
对谈尝试对全球交往的理论创新路径做些初步探索。首先,反思已有全球交往的理论研究,找寻其新的理论研究支点;其次,叩问理念的全球传播将如何可能;对谈最终落脚于如何开展中国式研究,以透出全球交往的理论底色。对谈提出:世界是多元的,全球交往是生成性的;共识是重要但困难的,共通体则是可能的;宜立足中国实践,从微观、务实的视角开展立体的中国研究。  相似文献   
17.
元话语与元传播交互生成,彼此依存。元话语与元传播的建构是历史化的过程:它们不是先验、本质化的,而是在历史中被建构并被不断修正的;并且,这一历史过程充满争斗。厘清技术与元传播的关系对理解国际传播元话语的建构逻辑具有启发意义。数字时代中国国际传播元话语建构的可能性路径包括:重视国际传播元语言建构中的物质基础建设,深刻领会数字传播方式的革命性意义,生产与扩散丰富多元的符码。  相似文献   
18.
语文阅读教学生活化势在必行,让阅读教学与生活紧密连接,使课文走进学生的生活,同时又让学生走进作者的心灵。  相似文献   
19.
本文首先通过对媒介素养概念内涵及其变迁的辨析揭示出其关注的核心命题,即现代社会中传者与受者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论文将当下中国蓬勃兴起的微博与媒介素养联系起来,考察这一新型传播技术所具有的交互性特征如何改变了传受关系,进而对媒介素养提出了新挑战。论文尝试从社会实践与理论研究两个维度来回应这一挑战:通过培养媒介技能与批判意识来推进媒介素养教育;通过实施在中国情境下的实证研究来提升媒介素养研究的理论水平。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中国国内涉华舆情研究论文(1998~2011年)的分析与解读,勾勒出我国涉华舆情研究的基本特征,进而通过诠释研究者如何提出研究问题、解答研究问题来辨析研究者所处的社会场景,并对其研究的预存前提、论述逻辑与结论效力进行反思。基于此,本文尝试对国际舆情研究的未来走向提出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