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0篇
教育   14篇
科学研究   1篇
信息传播   5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科举,是中国封建社会选拔人才的途径之一。清入关后,承袭明制,在开设文科的同时设立武科。后者亦分童试、乡试、会试、殿试四级进行。这里选发馆藏宫中朱批奏折中部分有关乾隆朝武科考试的史料,供研究参考。——编选者 王澈  相似文献   
12.
13.
《屈原列传》:“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这“自为”课本注为“为自己”,是把“为”解作“做”的,课本旧注为:“自为,自己做好国君。为,做。”改版本只是对“自为”这一结构解释有所不同,对“为”的解释却是一致的。我们认为这两种注释是大谬不然:“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这种句式前后结构是相同的,“自为”与“自佐”处在前后句对应位置上,在这相同或相应结构中处在司一位置的词语的释义也应是相同或相应的。这在古文中为之“对文”(也有人把它称为“互文”,此是名称混乱,另撰文论述)。这种用例在《涉江》中有:“忠不必用,贤不必以,”《谋攻》中亦有用例:“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这二例中的“用”与“以”,“周”和“隙”都与“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的用例同,只不过有的是反义对文罢了.在训估学上这是往往以知一  相似文献   
14.
问在阅读中,常常遇到这种情况:甲和乙有相似处,以乙喻甲;乙和丙又有相似处,在乙喻甲后,又以丙喻甲。我们觉得这是一种比喻,但它既不属明喻和暗喻,也不属借喻,那么,这是一种什么比喻辞格?有什么特点?在引文上有何表达效果? 答这是比喻中的“曲喻”辞格。因为丙所以能喻甲,是通过乙的,也就是说,在比喻过程中,转了弯子,有了曲折。例如毛主席的词《十六字令》: 山, 倒海翻江卷巨澜。  相似文献   
15.
苏鲁豫皖中语会第五届年会,于一九八九年四月三日至六日,由安徽黄山区教委主办,在黄山北麓举行。出席本届年会的代表有八百多人,会上听了章熊同志的录音报告《现代文阅读训练和高考问题》,张建华同志的代讲报告《语文高考命题的若干问题》。这次年会有两个鲜明特色:一、报告人有老有中有青;二、不仅有专家报告而且有中学语文教师队伍中后起之秀的精彩发言。陕西师大出版社、河南教育出版社派来代表,华中师大《语文教学与  相似文献   
16.
曾纪泽,字劼刚,湖南湘乡人,生于道光十九年(1839),卒于光绪十六年(1860)。同治九年(1870)由二品荫生补户部员外郎,光绪四年(1878)奉命出使英、法,光绪六年兼任驻俄大臣。从此,揭开了曾纪泽一生中最辉煌、同时也是最为人褒贬不一的政治生涯的帷幕。光绪七年,他通过反复与沙俄政府周旋,终于改定了前任使俄大臣崇厚所定约章,“障川流而挽即逝之波,探虎口而索已投之食”,收回了伊犁和特克斯河两岸地区,受到世人的交口称赞。光绪九年,由于法国帝国主义对越南与中国南部的觊觎,引发了终止于光绪十一年的中法战争,被人们认  相似文献   
17.
善于比较,必然激发学生探新求真的乐趣,善于比较,必然促进学生求同求异思维力的发展,善于比较,更会使学生在直觉思维的基础上展开多角度的联想,推理演变并得出新的结论。从而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也就自然而然地在比较阅读的研究过程中,逐步地提高了鉴别鉴赏的能力。这种潜移默化的渗透力和实际成效,使我们对比较阅读颇为看重。  相似文献   
18.
19.
满文密本档     
王澈  霍华 《历史档案》2004,(2):F002-F002
满文密本档最初是清内三院之内秘书院按月汇抄密题本而形成的档案,其特点是全文抄录密题本满文,不抄汉文。顺治十五年(1658年),清廷改内三院为内阁。顺治十八年,康熙帝即位,再改为内三院。康熙九年(1670年),内三院又改为内阁。因此,  相似文献   
20.
清政府于光绪二十二年(1896)正式开办国家邮政,成立大清邮政总局,然而英法德俄美日等列强利用海关兼办邮政之机,仍操纵和把持着中国邮政管理大权。清廷邮政总局由总税务司英国人赫德主持其事,各地邮局也大都由任当地税务司的外国人管理,并大量使用洋员,使邮政机构成为为帝国主义列强侵华服务的重要工具。从馆藏税务处档案中选出的这件史料,汇辑了外国在华参与管理中国邮政事务的全部人员名单,并记载了他们的来华时间、职任等情况,对研究中国近代邮政史尚有一定裨益,故予刊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