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1篇
教育   39篇
科学研究   3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4篇
信息传播   2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作者通过对美术类专业学生的抽样调查,针对该专业学生专业追求执著、个性化较强、灵活就业比例较高、自主创业期望较高等特点,提出了高校应重视对美术类专业学生的创业教育。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振兴民族文化(艺术)产业的需要、学生对创业知识和能力的渴求、美术类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选择、促进毕业生的高质量就业等方面论述了加强美术类专业学生创业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就如何加强美术类专业学生的创业教育这一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王珩 《新闻爱好者》2012,(10):71-72
<正>随着人们对健身需求的日益增强,对体育赛事和健身运动的关注度进一步提高,对审美的追求也趋于苛刻和多元化。读图时代的到来,体育新闻图片在媒体的地位和作用日益重要,需求量也在不断增长,体育新闻摄影用图片来形象  相似文献   
13.
王珩 《新闻知识》2012,(8):3-4,25
本文立足现实,以突发事件为角度,阐述了危机公关的内涵,新闻发言人制度,并结合公共关系学、传播学、政治学等相关知识,分析了辽宁新闻发言人队伍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新闻发言人队伍的建设战略。  相似文献   
14.
王珩 《新闻知识》2012,(3):23-24
讣闻报道是新闻类型之一.我国的讣闻报道平庸乏力,有着多方面的原因.论文从策略、动因、制度层面对相关问题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5.
王珩 《考试周刊》2013,(41):182-183
班主任对后进生态度的好坏,是师生关系优劣的一个显著标志。在学校教育教学中,正确对待后进生和教育转化后进生,有利于建立新型的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后进生的自我意识和能力的增强,更有利于优秀班集体的形成。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不让一个学生掉队,是教育工作者肩负的艰巨任务。本文分析了后进生的成因及应采取的转化策略。  相似文献   
16.
王珩 《考试周刊》2013,(30):147-147
初中生物课程是国家统一规定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必修课程。在现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情况下,激发初中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培养其综合能力,对有效实施素质教育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做了阐述。  相似文献   
17.
王珩 《新闻知识》2013,(2):25-26
随着新闻事业的发展,整个媒介环境出现一种明显的故事化趋向,进而影响到新闻的品位,甚至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对此,我们应该加以警惕,尽量减少隐患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机载激光雷达技术取得了快速发展,已经成为森林资源调查领域的重要工具.介绍利用机载激光雷达进行森林资源调查的原理,阐述其在单木因子调查、林分因子调查中的应用,总结在单木冠幅调查、单木树高调查、林分平均树高调查、林分叶面积指数调查、林分郁闭度调查、林分生物量调查等方面机载激光雷达的相关数据处理方法,最后分析机载激光雷...  相似文献   
19.
鉴于媒介学与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的媒介环境学在研究对象、目的和方法上的相似性,德布雷对“媒介”的概念进行了拓展,提炼出“媒介”的四层含义,并创造性地提出了两个学术名词——“媒介化”和“媒介域”。从媒介定义、研究问题和分析框架三个角度,对这两个领域的核心假设和关键概念进行比较研究,并结合整个学术史的发展脉络加以阐释。媒介学在以下两个方面富有创见:首先,媒介学将“媒介”定义为由“设备—载体—方法”组成的系统,一反此前媒介环境学对物质载体和技术设备的过度关注,突显了媒介本身所蕴含的社会文化属性;其次,为避免出现媒介环境学中的“媒介技术决定论”倾向,德布雷搭建了一个由传播工具和文化环境共同组成的分析框架——媒介域,用于分解和解读人类文明史,从而为弥合主体与客体、技术与文化之间的对立作出了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20.
李丹  王珩 《青年记者》2017,(20):25-26
城市形象是每一座城市带给他人的最直观印象,是城市内外部公众对城市诸要素的总体感知、印象和综合评价.城市形象是一个城市的品牌之一,其建立和发展是一个长期、动态的过程,是多方面因素对人综合影响的结果.媒介技术的发展,让社交媒体等新媒体走进每个人的生活,于是公众开始多渠道对城市形象的相关内容进行接触.因此,遵循新媒介生态下的信息传播规律,制定彰显城市特色的形象传播策略显得尤为重要.媒介传播的方式多,传播效率也很高,因而利用媒介传播,可在短时间内建立起社会公众对城市形象的较好认知,并于之后持续产生影响,达到传播者的意图,对城市形象建构与维护有理想效果.换言之,媒介传播更容易被公众接受,是塑造城市形象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