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205篇
科学研究   8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6篇
综合类   12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01.
朱立元从蒋孔阳的实践创造论美学思想入手,充分肯定叔本华、克罗齐、弗洛伊德、尼采、胡塞尔、海德格尔等人在破除二元对立方面的功绩,并在海德格尔等人的影响下.从存在论维度理解和阐释实践范畴,建构实践存在论为基础的本体论美学,突破了传统认识论的束缚,超越了二元对立的认识论思维方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实践存在论美学.在对实践的理解上,他比朱光潜、蒋孔阳等人又进了一步,认为实践还包括个体感性生命的生存活动,即广大的人生实践,艺术活动也是人的全部人生实践的有机组成部分.他要求返回到人与世界最本原的存在讨论审美问题,以审美活动作为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和逻辑起点,把生存论引入实践美学,用生成论取代现成论,以此发展实践美学.  相似文献   
102.
马尔库塞和科西克的"海德格尔式的马克思主义"是会通海德格尔与马克思的两种典型理论形态。虽然其各自的理论表述不同,却都是通过对教条的马克思主义和海德格尔空洞存在的双向反思,在海德格尔生存论的地基上融合马克思的对象性活动、异化劳动等理论,追寻一种能够超越二元分立的具体哲学,建构感性存在论,这具有深刻的启发意义。然而,由于两种"海德格尔式的马克思主义"仍以海德格尔生存论为主导原则,因此无法克服以意识内在性为基本建制的现代形而上学。应在对两种"海德格尔式的马克思主义"的批判反思中,转向马克思感性、对象性原理的原则高度,以开启出切中社会现实的、更广阔的历史唯物主义现象学空间。  相似文献   
103.
潘新和教授经过长期的历史考察和理论研究在其专著《语文:表现与存在》中提出了“言语生命动力学表现—存在论语文学”理论,颠覆了“应付生活论”的实用主义语文教育范式.这种原创性的理论是一种在具备多学科学养的基础上形成的整合原创力与强大说理力的统一.作为探寻语文科“是什么”的本体性理论研究是首要的,不过也应该将理论转化为“教什么”“怎么教”等实践层面的可操作的内容.  相似文献   
104.
语文课程的哲学研究,就是对语文课程的"哲学意义"的揭示.语文课程的"哲学意义"隐藏在"人与语言的关系"的命题中.在认识论的哲学视野里,人与语言是一种反映论的认识论关系,它强调语言对人的客观性,强调人对语言的疏离性;语文课程的"哲学意义"在于"认识语言知识".在存在论的哲学视野里,人与语言的关系统一到一种多极主体间的交往实践中,它强调人与语言的本体论关系,语文课程的"哲学意义"在"对话"; "对话"成为存在论哲学基础的语文教育论的核心的、基础性的规定.  相似文献   
105.
《宜宾学院学报》2017,(10):13-20
对唐君毅哲学进行教育哲学的考察有着现实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唐君毅认为,教育哲学是哲学在教育领域的具体运用,它包含教育知识论、教育存在论和教育价值论三个部分。在唐君毅看来,教育是世界(或"境界")的一部分,其本质是自我与外界(包括他人)感通的产物;而现实的教育现象的发生,则根源于人的教育意识。唐君毅认为,解决时代问题需要个体理想人格的培养,这是理想教育应该达成的目标,也是哲学的主要功能。在现代新儒家当中,唐君毅较早认识到了作为专门学术领域的教育哲学的独立性,他在教育存在论和教育认识论方面的诸多观点也颇有特色。  相似文献   
106.
体验:教育哲学新的生长点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体验”是最为重要的哲学范畴。以存在论的视野,从体验的存在论特征、体验的存在论价值和当下的精神状况三个方面论述体验的存在论意涵。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强调指出教育在理念和实践层面都放逐和遗忘了个体体验,而使受教育者受制于机械论和目的论。体验在当下的时代精神状况下的教育学价值正在于它深切的人文关怀和厚重的历史感觉。教育必须回归到人的体验上来。体验论是教育哲学的新的生长点。  相似文献   
107.
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乡村语言的过剩、漂浮和虚狂等语言异化现象造成农村中小学生生存的意义缺失、心灵隔膜、欲望膨胀等精神困境.乡村振兴为重建乡村语言提供了契机,语言存在论为重构农村中小学生的精神家园提供了可能实现的路径:回归本真语言,重建农村中小学生诗意栖居的精神家园;跨越语言系统之界限,建构农村中小学生多元语言文化主体.  相似文献   
108.
我今天想讲一讲实践存在论美学,介绍一些中国美学当代的情况以及我现在初步的想法。90年代以后中国美学界有一个实践美学与后实践美学的争论,这个争论到现在还在继续。我之所以提出实践存在论美学,与这个争论密切相关。实践存在论美学与实践美学有关,也与存在论美学相联,但是从根本上说,实践存在论美学是在实践美学基础上的推进。  相似文献   
109.
本文从人文心理学基本学理取向出发,从心理主体的本体设定、符意建构和生存论处境、符意建构性心理现实,以及心理咨询与治疗情境中的语义建构性互动等学理兴趣和主题维度,将作为思想家和作为心理学家的拉康思想,与人文心理学理论语境进行有机地学理照应和整合,以此丰富、拓展人文心理学的当代学理框架和学术视野。  相似文献   
110.
以往关于马克思主义美学之哲学基础的各种观点既有一定的学术价值,也存在明显的不足之处,已经不能适应“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潮流。在后现代主义语境中,发展和建设当代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美学,必须超越以往的旧观念,坚持实践存在论的哲学基础地位。实践存在论是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和终极追求的高度的理论概括,只有从当代实践存在论视野审视和考察美学问题,才能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时代潮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