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283篇
科学研究   8篇
各国文化   6篇
体育   14篇
综合类   3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7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周小荻 《儿童音乐》2013,(11):48-49,44
双基,指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是教育理论和实践中最为人们熟悉的内容,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也不例外.对于双基的内含,最近高建进教授撰文《学校音乐教育的“新双基”——学校音乐教育体系的理论阐释与实践之一》做了新的解释.本文认为,作为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基本概念和重要命题,双基的内含应该采取丰富完善的理性态度,才更符合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的需求.  相似文献   
102.
以喻言志,以喻传情,是屈原《离骚》用喻的主要艺术特色。这是由于他富有浪漫主义的诗人气质决定的。一、用比喻美化君王屈原因为爱国而忠君,因为忠君而进谏、劝君。他直面楚怀王的政治迷惘、顷襄王的骄奢淫逸,把进谏、劝君看作忠君的表达,把忠君看成实现自己政治理想的一种手段和一种途径。所以,他热情地赞美君王,用比喻美化君王的  相似文献   
103.
新课程高考历史广东卷的特点是"稳、变、新"俱全,"形神"兼备。一、形式、内容保持稳定,但稳中有变2007年试卷结构与往年基本保持一致,分选择题(单选题)、非选择题;分值安排、题型分布、题量大小也与往年保持一致。形式的稳定给考生以熟悉感和亲切感,有利于考生拿卷答题时迅速进入状态,发挥水平。从试卷内容看,命题者严格遵行三维目标,在新颁发的考试大纲范围内采点命题,几乎所有试题都源于教  相似文献   
104.
首先,教师应该明确地让学生有目的朗读课文,如:“课文写了杨梅的什么特点?大家带着这个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学生通过读、想,归纳出“杨梅的形状、颜色、味道”。教师再询问“哪部分是写形状.哪几个自然段写颜色.哪儿写味道?”让学生默读课文,想一想.找一找,划一划,理清了文章的脉络。这样.既落实了读的训练目标——以读促思.又有较好的教学效果。[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5.
苏东坡曾说:“世间唯名实不可欺。”(《答毛滂书》)刘钦荣、孟昭泉所著《命名与用名》一书,可谓当今人文出版物的一朵浪花。读完该书的样稿,深感二位先生学养深厚,视角广阔,分析独到。笔者觉得本书有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106.
二毛 《科教文汇》2012,(27):F0002-F0002
偶然在黄山新闻网“天窗论坛·新安艺术家”栏目看到介绍吴之兴先生书法,按图索骥,又浏览了“半日楼主的博客”,看到他的网上书展,觉得有话要说。  相似文献   
107.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你我为邻,相互依存。“你”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邻”无法回避,却可有所选择。 请你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与感受,以“与你为邻”为标题写一篇文章,白定文体,不少于800字。  相似文献   
108.
干菜岁月     
妹夫的朋友也是知青,他乘出差之便,回了一趟插队的地方。妹夫得到朋友送的两扎干菜,邀请我们去“忆苦思甜”。可是妹妹采用肉多菜少的改良主义,把它粉饰成时髦名肴:梅干菜扣肉。虽然面目全非,我们仍然吃得感慨万分。  相似文献   
109.
边勋 《新闻爱好者》2005,(10):35-35
“河之洲”是《大河报》化副刊,从开办之时,就以准确的化定位、博大的胸襟和气度,诠释思想,抒发情感,正如评论家孙荪先生所言,“这里是安静的,无论是叙事、抒情、说理.都是一种经过沉淀和整理的.秩序井然的、有条有理的世界,她并没有离开红尘,好像是红尘万丈中的散落物或经过精心挑选的标本”。一个版面的生命力,在于她一以贯之的灵魂和精神,  相似文献   
110.
今年是中央电视台著名栏目《新闻调查》开播十周年。前不久,中央电视台举行了一个别开生面的纪念活动,《新闻调查》的新老人物欢聚一起,对十年的电视新闻调查之路作了一次追忆和清理。在这十年的关节点上,关于《新闻调查》,我们可能有很多的问题需要思考,但最需要思考的是:《新闻调查》给中国电视新闻带来了什么?它的意义究竟何在?我们为什么需要《新闻调查》?《新闻调查》将如何走下去?把这些问题考虑清楚了,不但对《新闻调查》的未来发展有利。对中国电视调查报道的前程,也就可能有了方向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