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1篇
教育   5篇
科学研究   1篇
体育   36篇
综合类   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21.
姚安是一个以农业经济为主体的欠发达地区,农业资源比较丰富,土地肥沃平整,自然肥力较高,气候温和,适宜各种农作物生长;水利条件很好,水利化程度达77%,高于省、州平均水平.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短缺商品时代,姚安曾被列为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县和全省生猪生产基地县,为国家提供了大量的农副产品,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22.
文章提出市场博弈和博弈营销的概念 ,以加深对市场竞争格局和营销决策的认识。并通过引用博弈论的部分结论 ,为建设新的市场机制与采用新的营销决策方法 ,提供了新的思考空间。  相似文献   
23.
武术现代化的异化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戴国斌 《体育与科学》2004,25(1):8-10,14
异化,作为分析和研究社会现象有力的理论武器,倍受当代理论工作者的青睐为扬弃武术现代化中的种种异化现象,本文以马克思异化理论的4个维度对武术现代化进行了一次理论性探索:本质的异化——套路异化为体操、舞蹈、戏剧的“奴蜱”,散打异化为拳击和摔跤的“竞技场”,竞技武术异化为金牌的“牺牲”;对象的异化——“输血”后的武术异化为其他范式的“混血儿”,武术现代化异化为长拳的“一枝独秀”,竞赛规则异化为“制裁者”;过程的异化——对武术的解释异化为“随心所欲”,武术现代化的发展动力异化为外在于武术的东西;关系的异化——武术系统内不同范式的竞争,其他体育范式与武术的竞争。  相似文献   
24.
通过文献资料法考察传统“侠”的转型过程及其“新民”动员实践。认为:(1)在近代内忧外患的背景下,传统“侠”被知识精英重新发掘并重塑为“武侠”,在具体实践中,从“赴士之厄困”转向“赴国之厄困”,从“任事自雄”转向“刚强奋发”,从“一二侠者”转向“匹夫有责”;(2)在“武侠”形象的塑造过程中,围绕“新民”目标,将“救国”“尚武”“雄健”作为书写重点,刻画出“为国为民”“刚强奋发”“体健技强”的新形象;(3)知识精英将该形象作为改造国民身心的理想蓝图,成为社会动员的重要文化符号。  相似文献   
25.
摘要:文化的核心就是教化。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语境中,利用教化思想深化武术的文化研究、推进武术的文化传承,已成为当代武术研究的一个现实要求。利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研法和专家访谈法对武术教化的对象(武术人)、手段(习武练拳)、内容(技能、道德和精神)、目标(生存“强者”、生活“能人”和生命“英雄”)以及为达到这一教化目标而实施的一系列实践活动进行了系统探讨和研究,旨在总结传统武术教化经验为现代武术教学与改革提供借鉴与帮助。研究认为:教化是武术活动的核心价值,武术教化惯常于把身体训练、心理完善、道德培养、礼仪规范、行为约束等有形和无形的手段综合起来运用,既强调拳场中的技能培训,又注重结合日常生活使武术人在潜移默化中明事达理、完善人生,最终将武术人教化成生存环境中的“强者”、社会生活中的“能人”和生命意义上的“英雄”。  相似文献   
26.
体悟:对武术的解释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解释学作为一种理解的理论是20世纪令人瞩目的一股世界性哲学思潮,有助于我们对中国武术作出适合时代精神的新解释。运用西方解释学理论,从体悟武术的“前提、双向性、对话性、历史性、循环性、创造性”等对武术的意义作出新的诠释。  相似文献   
27.
武术的仿生性生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历史发展中,武术也从动物界汲取原料进行文化生产.一方面是象形性生产,通过模仿动作攻击力的拳术化、模仿动物生命力的养生化和模仿动物之态的游戏化,产生了新的活动方式;另一方面是会意性生产,推进了动物运动意向的身体化和人格化,增添了武术文化的表达力.在学之于动物的仿生学转换中,与动物的直接联系生产了武术的象形拳系统,它追求"形似";与动物的间接联系生产了武术的动物意向,它崇尚"神似";这两种不同的与动物的联系方式和审美追求,源于人与动物截然对立的态度.  相似文献   
28.
看不见的武术套路美:一项文化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戴国斌 《体育科学》2004,24(4):65-67,79
套路,作为对技击的艺术表现,不同于实战;它包含着时技击的超越、美化和想象。因此,时套路的审美和生产,要想象出其中看不见的时手、内容和技击用意等。本文以文化研究的视角从“艺术/技击”、“不可见性”和“乌托邦色彩”三个维度,来诠释武术套路的美。  相似文献   
29.
武术在全球化中的文化选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武术全球化是武术发展由中国而世界“脱域”(吉登斯语)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已经表现出对全球化的浪漫化和陌生化、蔓延的“张之江情结”、对竞技武术“手电筒”式批判和对传统武术的美化等倾向。因此,我们认为,武术的全球化应以这样的文化姿态进行当代的武术生产:防止和反对“文化霸权主义”和“狭隘的民族主义”两种倾向,把持好“个性的让渡”和“个性的保持”的合理张力,以“接着讲、借着讲、通着讲”进行武术现代话语的重建。  相似文献   
30.
戴国斌 《体育师友》2020,(2):F0002-F0002
现代以来,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进入伟大复兴的新时代。作为蕴含着中华民族文化内涵与气势、反映中华民族文化软实力的中国武术,如何在新时代学校体育的教改实践中,将武术动作技术的教学深入到精神层面、升华为心灵的教育,如何将动作技术教学对接于文化传承与国脉传承、服务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民的塑造,即是每位体育师友履行教书育人之职、践行课程思政需要思考的“大哉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