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0篇
教育   32篇
科学研究   2篇
综合类   4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2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和谐社会具有结构性,只有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和部分都紧密联系,相互协调,整个社会才能保持有序和谐的状态。和谐文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在当代社会,大众传媒成为社会文化的传播者和导向者,对社会的影响日益深刻。广告传播已逐渐成为影响国家政治、社会文化和民众生活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众多的广告传播媒介中,广播电视广告的作月和地位日益彰显,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相似文献   
22.
学校教育由“应试教育”转化为素质教育是一场深刻的教育革命。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素质将是教师面临的主要任务。那么,如何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素质呢?高素质的学生应该是:思想道德品质高尚;知识丰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对于思想政治品德无疑应当大力加强,但是对于如何丰富学生知识,提高学生的能力问题也应当引起高度的重视。丰富学生知识的方法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必须记住所学知识,才能使知识累加,使得知识丰富。增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是教师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一个重要问题。增…  相似文献   
23.
培养创新人才是新时期党和国家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是上海加快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的必然要求.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必须从基础教育抓起.高中教育阶段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黄金时期".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在传承追求卓越的"金牌精神"的基础上,近年来探索和实践了基于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创新性人格培养模式,以德育为核心,以学生综合素质提升为重点,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搭建了实施素质教育的新平台,为孕育于其中的拔尖创新人才苗子提供了良好的素质营养和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24.
基于GSM技术及其网络实现我国海域航标遥测遥控问题,从系统特点与作用、组成及原理等方面作了介绍。提出采用具有标准RS232数据接口的智能型冷光源航标灯与技术十分成熟的GSMOEM板产品相结合,智能航标灯把所有的工作状态和参数进行现场采集,GSM控制板通过GSM公共网络与主控制台建立联系,通过发送短消息编码实现对我国海域航标灯实时测控。  相似文献   
25.
2010年3月至5月,中国连续发生数起校园杀童血案,关于媒体报道是否存在"示范效应"也成为业界和社会热议的话题之一。笔者拟以波特图式分析媒体报道的两难困境,并进一步分析媒体是否真的打开"潘多拉魔盒",最后从新闻专业主义的角度去探讨媒体报道如何在自由和责任之间把握平衡。  相似文献   
26.
就物质结构研究中所涉及的数学处理方法进行了阐述和总结.  相似文献   
27.
高职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在于切实加强实践性环节教学,本文对照教育部关于高职教学改革的要求,分析了基础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提出了基础化学实验教学中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等方面的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28.
终身教育是20世纪60年代由西方国家首先掀起的一种崭新的教育思潮,它顺应了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要求,目前已被世界众多的发达国家所认同,并成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共同趋势.构建终身教育体系,首先要从构建社区教育框架入手.  相似文献   
29.
<正> 一、开发CAI模拟试验平台的意义 1.必要性研究:在现代教学中,尤其在现代理工类高校的专业课教学中,某些知识概念需要用浅显直观的试验来体现,但传统的教学试验平台又往往难以实现或者很不经济。这类试验有: ·试验的载荷谱十分复杂,加载困难,如结构物的地震反应;  相似文献   
30.
蒋建国 《快乐阅读》2013,(12):77-77
自语文新课改革以来,语文界似乎冷静了许多,追求本色语文、真情语文已成为大多数人的共识。那么,语文的课堂还需不需要在形式上多动些脑筋?那些在教学设计上讲求新异效果的课堂还是否被冠以“哗众取宠”的名号呢?从教十几年,我越来越觉得好课的标准必须包括下面的因素:学生喜爱,语文味道足,体现实效--背离了学生喜爱的原则,再怎样高屋建瓴的课都会失去光彩;没有语文味的课堂,就会让大量去语文化的东西泛滥,精髓永远不会被学生吸收;而没有实效,语文课堂就会变成空中楼阁。带着这样的思考,笔者一直在寻找形式的创新与内容的素朴之间的巧妙结合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