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1篇
教育   25篇
科学研究   3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7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面对城市有限的道路资源及迅速发展的机动化,公共交通面临日益严重的竞争压力。如何整合公共交通系统,促进公交多元化发展,成为建设公交都市的重要课题。以佛山市公交为研究案例,针对其公共交通服务水平与市民期望有差距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常规公交、扩展辅助公交、优化交通控制、构建窄路网等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32.
纽约市作为国际典型的移民大都市,在城市发展与改造、流动人口管理以及相应的教育政策制定等方面已具备相对成熟的经验。20世纪70年代以来,纽约市进入城市发展的郊区化阶段,城市人口规模与结构发生变化,主要表现为人口由中心城区曼哈顿向边缘扩散、白人飞走、内城移民聚集等。针对人口变迁特点与随之而来的教育问题,纽约市的实践探索与政策举措如下:第一,立法保障基本权利;第二,重组学区,并鼓励择校;第三,兴办特许学校与移民学校;第四,出台补偿政策。以上经验可为我国大都市义务教育均衡政策的制定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33.
在美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形成和发展的一百余年历史中,学术、国家、市场三股力量一直贯穿其中。基于三者之间同时存在着价值取向的对立性和实际活动中的不可分割性,学术——国家——市场之间三角制衡的模型得以构建。通过权力博弈的视角及不同时期三角制衡形态的变迁,可以发现政府与市场的力量对高等教育保障体系的影响随时间推移而不断加深,并逐渐走向联合。同时,影响大学质量的重心也逐渐从学术权威一端向政府和市场二者之间的方向发生位移。  相似文献   
34.
笑对失败     
有一个人,他22岁做生意失败;23岁竞选议员失败;24岁重入商海,再次失败,而且赔得一无所有;29岁再次竞选国会议员,又再次失败;46岁再次竞选参议员,又再次失败.而他的生活信念是"永不言败".他在51岁时,竞选总统成功了,干成了一番永载史册的伟业,成为美国历史上,与开国元首华盛顿齐名的最伟大的总统.  相似文献   
35.
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学业负担问题是东亚儒家文化圈教育改革中的共性焦点议题。东亚社会的学业负担问题具有双重两面性。从结构功能主义视角看,学业负担问题是后发型教育现代化发展过程中成就与危机并存的矛盾统一体;从文化主义视角看,学业负担问题源于儒家教育文化优势与危机共生的两面性。基于共同的结构性及文化性矛盾特征,东亚社会的“减负”改革存在三重治理困境--“弱才智-弱素质”的质量困境、“学习鸿沟”扩大化的公平困境以及“本土化-全球化”拉锯的文化困境。未来东亚社会学业负担治理应从重塑亚洲基础教育话语权与价值体系的文化路径,建构“强才智-强素质”教育发展框架的实践路径以及坚守社群主义逻辑与教育公共性价值的制度路径中破题开局。  相似文献   
36.
从经济学的视角来看,学业负担本质上是学生对自己有限的时间与精力的理性分配,是一种教育投入的决策。学生的时间分配表现出空间结构与内容结构特性,并受到权力结构的约束。学生时间分配的决策机制十分复杂,既受到我国有关教育政策(尤其是考试政策)的直接影响,也受到学生成绩利益攸关方——学校选择性安排的制约,更受到家庭的支持与干预,最后归于学生对这些影响的认知与选择。中小学生学业负担问题不在于"过重"与否,而是由于时间分配不均衡、不合理以至于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治理我国中小学生学业负担问题应转换思路,政府不能也不应该直接代替学生作出时间分配的决策,而是从影响学生时间分配的内部机制出发,设置调节利益的杠杆,引导学校、家庭以及学生等有关利益主体理性决策、平衡安排学业活动、合理分配学习时间以及优化任务结构,从而实现学业负担的科学、合理、有效。  相似文献   
37.
自1955年新中国首个“减负令”颁布到2021年“双减”政策出台,我国政府探索治理中小学生学业负担过重问题走过了六十余年的政策历程,历经“以关注身体健康为导向”“以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为导向”“以推进素质教育为导向”以及“以深化综合改革为导向”四个阶段。运用政策网络理论分析框架重新审视新中国成立以来减负政策的变迁逻辑,可以发现政策参与主体由一元发展为多元,信息传递路径由封闭转向开放,政策工具选择从单一发展为灵活多样,治理模式从单一、碎片化治理走向整体化治理。展望未来,政府应增强信任机制、完善学习机制、深化协同机制,围绕学生学业负担问题,构建多维度合作的整体性公共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