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95篇
科学研究   16篇
体育   6篇
综合类   4篇
信息传播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31.
点燃学生创新之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和谐师生关系,激发创新精神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环节,教师的教学行为往往能影响或改变学生的思想倾向。卡尔·罗杰斯曾说:“课堂气氛主要是教师行为的产物,奏效的气氛首先取决于教师做些什么以及他怎样做。”传统的学校教育推崇的是“师道尊严”,以“传道、授业、解惑”为根本目的,把学生缚在学校和教师框定的圈子  相似文献   
32.
33.
基于JSP在线考试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一个在线考试系统的分析与设计,阐述了在线考试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探讨了利用JSP、数据库等技术实现系统的方法。  相似文献   
34.
移动Agent系统的设计和实现需要仿真系统的支持.在分析网络仿真工具NS2基础上,应用成熟的移动Agent工具IBM Aglets,实现了一个基于NS2的移动agent仿真系统.系统实现了对网络传输延迟和移动Agent处理操作延迟的仿真.  相似文献   
35.
在知识经济到来的今天,如何使学校德育在新的时期有新的发展.有新的突破?在多年的实践中我们体会到.时代呼唤德育创新.德育需要不断创新。而德育创新的关键在于创新内容与方法。将德育渗透于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在教书育人、环境育人、活动育人、评价育人等环节中,灵活再现情境教育、感情激励、名言启迪、嗣查访问、自省自查等方接,以开阔学生视野、激发情感、活跃思维,培养自律能力.促进学生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36.
李爱玲 《山东教育》2004,(12):41-42
每位儿童从家庭来到幼儿园都带着特有的家庭烙印,课程倘若只着眼于孩子们在幼儿园的生活空间,而不去考虑孩子们从哪里来,又将回到哪里去,往往会到处碰壁。我们将教育置根于儿童自然完整的生活空间——幼儿园、家庭及其他们的家庭生活,课程的实施也会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37.
具有制度创新意义和显著实施效果的职工持股,在我国的发展一波三折。其原因之一就是人们对职工持股存在诸多偏见和模糊认识。本文以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为视角,对我国发展职工持股的理论依据进行探讨,认为在我国发展职工持股势在必行并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38.
浅谈数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传统教育质量观中,知识教育或片而能力教育占据了绝对的中心,而忽视了情感教育.造成了种种的缺陷。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应用型人才。而情感教育正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从情感教育现状入手,结合数学教学,论述了情感教育的特征及对数学教学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9.
匀变速直线运动习题的最大特点是一题多解,这主要是由于这类问题公式较多,几个公式联立便可以求解某一物理量.因此,正确分析物理过程、选择合适的公式及解题方法,是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度的有效途径.求解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的常用方法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40.
李爱玲 《甘肃教育》2009,(15):45-45
数学源于生活,数学根植于生活。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无不说明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教师要“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这不仅要求选材必须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而且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自己熟悉的生活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从而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