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22篇
科学研究   15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11篇
信息传播   5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宋丽华 《现代情报》2013,33(3):135-138
微博是Web2.0的一种表现方式,凭借其自身的优点,一经推出就受到众人关注推崇。而集教育功能与服务功能为一体的图书馆也视其为推广服务方式的有效工具。文章围绕CALIS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一个全新的视角探讨了基于微博互动以及微博信息传播的图书馆联盟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32.
先秦时期,人们的历史认识经历了以神话传说的形式对始祖及氏族起源的虚幻追忆到神、上帝主宰的历史,再到春秋战国时期诸子思想创造中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历史观的漫长过程.诸子的历史观中,对历史的本原、历史的主体、历史的本质、历史的动力、历史的规律均有独到的认识.诸子的历史观作为先秦时期历史观的最高形态,是历史理性觉醒的集中体现,也标志着真正的人的历史开始形成.先秦时期历史观的形成过程,是从神的历史向人的历史转变的过程.  相似文献   
33.
在学习日益成为个人、组织乃至国家获得知识、信息、财富的重要手段而受到广泛关注的情况下,建立学习型社会已成为必然趋势。高校图书馆应如何应对这一趋势,使其成为人们进行“终身学习”的最佳场所,是高校图书馆事业的关键所在。通过对学习型社会涵义和特征的分析以及学习型社会和图书馆之间关系的剖析,提出了学习型社会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应采取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34.
论学科馆员在图书馆服务中的主体地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信息化的飞速发展,传统的“参考馆员”型的服务,在图书馆服务中,已由主体地位退到了次要地位。“学科馆员”是信息环境下的产物,图书馆作为大学的文献信息中心,学科馆员的主体地位已逐渐确立,并越来越得到图书馆界的认可,对提高服务水平,优化服务质量有利。  相似文献   
35.
网络媒体的版权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简要回顾了中国网络媒体的发展历程,分析了我国网络媒体所面临的版权保护问题,并根据这些问题提出了做好网络媒体版权保护工作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36.
高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资源中心 ,它肩负着全校师生科研学习咨询服务与读者教育的职能。在当前的对外开放和市场经济形势下 ,高校图书馆应针对存在问题 ,努力指导学生阅读 ,开设读者教育课程 ,完善自身馆藏书籍质量和人员素质 ,在加强学生文献信息教育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7.
从高校图书馆的现状出发,提出了应在读者第一、知识更新和读者投诉三个方面切实转变观念,真正做好一线读者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38.
评隋炀帝官制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隋文帝改革北周官制,实际上只是对魏晋南北朝以来职官制度的初步整顿,仍然存在着机构设置不合理,三省制没有真正确立,官吏名号重叠、队伍庞大,爵、散、勋以及品阶制度繁杂、混乱等问题。隋炀帝从大业三年以来陆续对官制进行改革,基本上消除了以上弊病,裁并郡县,减少冗官,打击了旧贵族势力,冲击了尚武、尚贵戚的任官旧风习,加强了中央集权。这些改革奠定了唐代职官制度的基础,影响至为深远。  相似文献   
39.
因特网基础教育资源检索撮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利用搜索引擎查找网站信息,进而收藏和利用网上信息,获得基础教育文献信息资料的方法和途径,并选择部分基础教育及其相关站点予以推介,以期有助于成人学员的现代化学习。  相似文献   
40.
讨论了图书馆一线工作人员业务能力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可行性,并提出了便于操作的考核程序以及考核等级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